2月5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官网发布公告,批准安达保险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安达保险”)解散的申请。这家隶属于全球保险巨头——美集团(Chubb Group)的在华财产保险公司,正式退出中国市场。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安达集团在中国的整体业务布局并未停止,近年来更是加大了对华泰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泰保险”)的投资,推进控股进程,并掌握了华泰保险旗下财险、寿险、资产管理等多张金融牌照。
一面通过不断增持控股本土保险集团,一面解散关停全资控股的在华财险公司。进退之间,安达集团逐步完成在中国保险市场的布局。
安达集团曲线布局在华市场
2月5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官网发布批复信息称,同意安达保险的解散申请,要求安达保险收到批复文件后,立即停止一切经营活动,于15个工作日内向国家金融监管总局缴回许可证,并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
安达保险是美国保险巨头安达集团在华全资控股的财险公司。
根据安达保险官网介绍,安达集团与中国的渊源可追溯至1897年。当时北美洲保险公司(INA)在上海指定了保险代理人,成为首批在中国开展业务的美国保险公司之一。目前INA已经成为安达集团的子公司。
1994年,安达集团在中国设立了第一个代表处。2000年,安达集团在中国设立上海分公司,后经原中国保监会批准改建为全资子公司。
安达集团作为全球最大的上市财产及责任保险公司之一,其业务覆盖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华业务方面,安达集团旗下安达保险在上海、北京、广东和江苏省开展保险业务,提供财产保险、责任保险、航运保险以及金融责任保险等多种险种,为众多企业和个人提供风险保障服务。
安达保险作为安达集团在华的财险平台,是其将业务伸向中国保险市场的重要触手。但转折点出现在2002年,安达集团开始入股华泰保险,并在接下来几年不断加码增持。
2002年7月,安达天平再保险有限公司、安达北美洲保险控股公司、安达美国保险公司3家“安达系”公司受让部分股东转让的股权,成为华泰保险第一大股东,合计持股比例超22%。华泰保险也成为了我国第一家正式引入外资股份的保险公司。
2019年3月,安达百慕大保险公司获准入股华泰保险,“安达系”对华泰保险的持股主体增加至4家,合计持股超过25%的中外合资划分线,华泰保险集团成为我国第一家合资保险控股集团。
此后,“安达系”通过股权受让,逐步增持华泰保险,持股比例进一步升至85.5319%,实现对这家拥有财险、寿险、资管等多张牌照的综合性保险集团的绝对控股。华泰保险也成为国内第一家“中资”转“外资”的保险集团。
对于增持华泰保险,彼时安达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埃文·格林伯格表示:“作为华泰保险的长期战略股东,安达将一如既往地支持华泰保险,公司对中国以及中国保险市场的长期巨大潜能满怀信心。”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家对外开放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王国军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安达集团控股华泰保险集团最终获得财险、寿险、资管等多张金融牌照,可以很好地整合业务资源、 深耕中国市场,长远布局,具有远见卓识。
华泰财险接手安达保险在华业务
实际控制华泰保险后,安达集团在全资持有安达保险的基础上,再次通过华泰保险控股华泰财险,同时拥有安达保险和华泰财险两张财险牌照,形成“双财险牌照”格局。
而根据《保险公司股权管理办法》规定,投资人及其关联方、一致行动人只能成为一家经营同类业务的保险公司的控制类股东。投资人为保险公司的,不得投资设立经营同类业务的保险公司。投资人及其关联方、一致行动人,成为保险公司控制类和战略类股东的家数合计不得超过两家。
安达集团同时控股安达保险和华泰财险,与这一监管要求相悖。王国军表示,安达保险与华泰保险旗下华泰财险为经营同类业务的保险公司,因此安达保险需要解散以满足监管要求。
2020年12月,华泰保险集团和安达方面就曾宣布,经共同研究决定,并经监管部门原则同意,安达中国的财险业务将并入华泰财险。
2023年1月9日,华泰财险与安达保险正式公告,经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华泰财险根据《保险公司保险业务转让管理暂行办法》等监管规定将受让安达保险整体保险业务及相应的资产、负债。
自2023年3月24日起,由安达保险及其分支机构签发的保险合同的保险人将统一变更为华泰财险或者华泰财险相应的分支机构,保险责任由华泰财险或者华泰财险相应的分支机构承担。
最终,安达保险于2024年12月27日在官网发布清算公告,宣布经股东决定,安达保险清算组于2024年12月26日正式成立,安达保险于同日进入解散清算程序,并呼吁债权人向清算组申报债权。
对于安达集团入股华泰保险,解散安达保险,某券商非银首席分析师对记者表示,华泰保险无论是寿险还是财险规模均进入行业前十,已具备一定的头部优势,在国内保险行业马太效应持续增强的当下,扬长避短,做大华泰保险基本盘属于上策,对于市占率难以提升的安达保险,战略性放弃也不失为明智之举。
股权腾挪 外资加速布局国内保险市场
近年来,中国持续推动金融业的对外开放,全面取消银行保险领域外资持股比例限制,大幅减少外资准入数量型门槛,持续拓展金融开放的广度和深度。
安达集团通过入主华泰保险,解散安达保险进行在华布局,也让市场看到了外资公司通过股权投资、控股本土保险企业实现业务升级的可能性。
去年就有多家外资机构通过股权收购、战略投资等方式,加速布局中国保险市场。
2024年5月11日,监管部门同意集团资本股份有限公司将持有的中意财产保险有限公司51%的股权转让给忠利保险公司。转让后,忠利保险公司持股比例为100%,中意财产保险有限公司成为外资独资财产险公司。
2024年5月20日,太平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太平养老”)引入新股东,比利时富杰集团拟以10.75亿元认购太平养老的增发股份,增资完成后,富杰集团将持有太平养老约10%股份,中国太平保险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持股比例将降至90%。
同时,中国太平还授予富杰集团未来增持太平养老选择权,可增持最高至(含)24.99%。
2024年6月4日,前海再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公告称,腾邦国际商业服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持有的公司10%股权由保德信国际保险控股有限公司竞得。
2024年6月24日,国民养老公告披露,其拟以发行新股增资方式引入德国安联集团(Allianz SE)旗下全球领先的资产管理机构安联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安联投资”)为战略投资人,增资完成后,安联投资将持有国民养老2%股份。
最终,在2024年年底,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正式批复,同意国民养老变更注册资本,新增安联投资为国民养老公司股东。
对于外资机构不断加码中国保险市场的现象,王国军表示,尽管市场竞争有些激烈、监管要求有些严格、面临本土化运营挑战、品牌认知度不高,但大部分外资保险公司经营状况良好,利润水平不低。比如安达对华泰的控股,友邦和安联在中国的布局,都是在有利可图,看好中国保险市场前景的情况下做出的选择。
上述分析师则表示,外资保险公司除了在短期内快速做大规模,或者做出足够的差异化和特色化,很难在国内高度竞争的保险市场中生存,未来在明确战略目标的基础上,快速做大做强才是外资保险机构的突围之道。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