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世界地面武器发展开始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经过近三年俄乌军事冲突高强度对抗的实战检验,世界各国军方以及军工业对于未来地面作战的新形势和新特征开始有了更为具象的判断。
为了对付无处不在的无人机,各种奇形怪状的坦克出现在俄乌战场上。
坦克防御无人机手段仍在探索
从目前俄乌战场的态势来看,FPV自杀式无人机已经成为包括主战坦克在内的各类地面装甲战车的“头号天敌”。俄乌双方利用各自的多种渠道,都将大量廉价的FPV自杀式无人机投入到战场上,挂载五花八门的反坦克战斗部攻击对方的各类装甲战车。因此,双方地面重型装备都遭受了严重的损失。
你以为是一个会移动的房子,其实一辆坦克。
为了对付来袭的FPV自杀式无人机,俄乌双方都绞尽脑汁,尝试了各种手段。最初,俄军在防御反坦克导弹攻顶的装甲顶棚四周挂上大量的铁链,保护炮塔顶部。但是,这一做法的防御范围极其有限,FPV自杀式无人机在飞手的操控下还可以攻击坦克的其他薄弱点。
接下来,俄军又开始在各类地面装甲战车上安装反无人机无线电干扰器,一般设置多根天线,对应干扰无人机遥控信号的不同频段。但这一做法属于双刃剑,在干扰敌方无人机的同时,己方无人机同样有可能受到影响。而且,反无人机无线电干扰器也需要额外持续提供大功率供电,其发射的不同频段无线电干扰信号也可能对己方车辆的无线电通信造成干扰。更为重要的是,随着光纤制导FPV自杀式无人机的出现,无线电干扰手段基本上已经无效了。再加上AI智能目标识别与锁定技术的加入,使得一名飞手可以同时操控几架FPV自杀式无人机攻击一辆主战坦克,大大提升了毁伤效果。
在这种情况下,反无人机的钢丝笼应运而生了,其属于装甲顶棚的全面进化版本,可以根据各型战车的总体外形进行定制化设计。根据作战效能的取舍,既可以将整个战车完全包裹,牺牲一部分炮塔转动射界以及丧失辅助武器的使用功能,也可以缩小钢丝笼尺寸,只保护战车的薄弱之处。目前,除了俄乌两军开始在大量的坦克、自行火炮以及装甲战车上安装反无人机钢丝笼外,已经确认同样采用这一手段的国家还包括以色列、越南等国。可以说,在没有更为有效的反无人机手段之前,很可能会有更多国家采用反无人机钢丝笼作为一种应急措施。
“豹”2 A-RC 3.0坦克换装了无人炮塔。
第四代主战坦克发展存在分歧
尽管包括苏俄T系列以及欧美M1、“豹”2、“挑战者”等第三代主战坦克在俄乌战场上频频被各类反坦克武器击毁,但是世界各国仍在不遗余力研发第四代主战坦克。在2024年欧洲陆军展上,德法两国都继续推出了经过改进的第四代主战坦克样车,即EMBT-ADT140和KF51-U。可以说,再加上之前美国通用动力公司地面系统分部推出的“艾布拉姆斯”X,欧美在第四代主战坦克发展思路上已经进一步趋于一致,除了无人炮塔、加装主动防御系统以及辅助智能武器系统、保持四名成员等特点以外,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减重。笔者认为,这也应当是其他国家研发第四代主战坦克的趋势之一。
但是,减重究竟减到何种程度,是不是都要像欧美第四代主战坦克样车这样回归到第三代主战坦克早期型号的50吨级,还是继续向下降到40吨甚至30吨级,笔者认为各国在这一点上很可能还存在着某种分歧。而这一分歧背后体现的,也是各国对于第四代主战坦克作战应用以及未来战场作战态势的不同理解和预测。
欧美在20世纪70至80年代研发第三代主战坦克时,最重要的一点就在于预留了非常大的改进升级潜力。因此,从2024年欧洲第三代主战坦克的全面改进甚至脱胎换骨来看,其未来的生命力依然非常旺盛。比如,KNDS公司在年中首次公开了“豹”2 A-RC 3.0改进型第三代主战坦克样车,并且在2024年欧洲陆军展上进行展示。该车虽然采用了“豹”2 A7+主战坦克底盘,上装部分却采用了全新的RCT120(3.0版)新型非穿透式无人炮塔,三名车组成员全部位于车体前部,与俄罗斯T-14主战坦克类似。
此外,KNDS公司还在2024年欧洲陆军展上展示了“豹”2A8以及“勒克莱尔-进化”主战坦克,莱茵金属公司则展示了“黑豹进化升级”主战坦克。此外,英国也在2024年首次对外公开展示了经过全面升级的“挑战者”3主战坦克。在2024年中国航展上,北方公司也展出了加装主动防御系统以及反无人机系统的改进型VT4A主战坦克。可以说,这些第三代在采用某些第四代主战坦克技术之后,总体性能都得到了大幅提升。对于很多无力研发和装备第四代主战坦克的国家来说,采用全面改进升级这一性价比更高的途径,足以使其现役第三代主战坦克的性能随着时代的发展得到进一步提升。
美军以及开始装备M10“布克”轻型坦克。
轻型坦克开始全面回归
2024年也是世界轻型坦克家族迎来全面回归的一年。首先,印尼陆军经过多年的考察和测试后,接收了首批“卡普兰”轻型坦克。该型坦克由印尼与土耳其联合研发,两国对于其定位为“中型坦克”。但是,在主战坦克普遍达到50吨以上,甚至60~70吨的前提下,30吨级的坦克也只能定义为“轻型坦克”了。
接着,印度国防部也对外首次公开了所谓国产的“佐拉瓦尔”轻型坦克,其战斗全重更轻,据称仅为25吨。根据目前最新消息,“佐拉瓦尔”轻型坦克的原型车已经交付印度陆军进行测试,完成了在海拔4200米以上高原地区的实弹打靶。与此同时,通用动力公司地面系统分部为美国陆军研发的M10“布克”轻型坦克也已经进入部队进行测试。作为目前美国陆军为数不多的研发进展较为顺利的主战装备,M10“布克”常常被国外媒体吹嘘为世界上性能最出色的轻型坦克。
事实上,作为目前世界上研发和装备轻型坦克最多的国家,中国推出的一系列型号丝毫不逊色于任何一款国外型号。在2024年中国航展上,除了展馆内静态展示的VT5-U无人版轻型坦克,在动态展示区还首次公开了VN12A轻型坦克。与国外诸多型号类似,VN12A轻型坦克采用了重型步兵战车底盘与105毫米线膛炮双人炮塔的组合模式。从某种意义上讲,我们很可能会在未来地面战场上看到轻型坦克再次大行其道。
GMARS火箭炮可以装备2具M142“海马斯”的模块化发射箱,火力翻倍。
高机动火箭炮发展迎来新的热潮
在历时两年多的俄乌战场上出现了很多所谓的“明星武器”,其中依靠大量显赫战绩打出自己名气的,当属美国洛·马公司M142“海马斯”高机动火箭炮。目前,各国纷至沓来的海量订单已经高达上千辆,洛·马公司即便是生产线全负荷运作,也要至少10年才能全部交付。在这种情况下,欧洲各国开始想方设法研发自己的高机动火箭炮。
事实上,欧洲国家曾经在冷战时期独立研发过多种型号、不同口径的火箭炮。不过,由于20世纪70年代在北约的框架下,美、英、法、德、意五国联合研发了M270型模块化火箭炮系统。从此,欧洲的北约国家基本上就不再独立研发火箭炮了,而是直接采购M270型模块化火箭炮系统,直到今天。如今,当欧洲国家重新开始研发自己的类似于M142“海马斯”的高机动火箭炮之时,只能再次与其他国家合作。
于是,德国两大军工巨头——KNDS公司和莱茵金属公司迅速行动起来。KNDS公司选择与以色列埃尔比特公司合作,以后者研发的PULS模块化高机动火箭炮为基础,研制欧洲版EuroPULS火箭炮。该型火箭炮保留了PULS火箭炮的火力部分,换装依维柯公司Trakker GTF3型8×8重型卡车底盘,不仅可以发射各种口径的制导火箭弹,还兼容了SkyStriker巡飞弹、GLSDB陆射小直径炸弹、NSM反舰导弹以及JFS-M巡航导弹等新弹种。
莱茵金属公司则选择与美国洛·马公司合作,直接“借用”了M142“海马斯”高机动火箭炮的火力部分,底盘则换装更大、更重的曼公司HX2型8×8重型卡车底盘,这就是GMARS模块化火箭炮系统。由于采用了全新的重型底盘,GMARS火箭炮可以装备2具M142“海马斯”的模块化发射箱,使得其投射火力强度与M270相当。与EuroPULS火箭炮类似,GMARS火箭炮也将具备发射其他口径火箭弹以及AGM-158巡航导弹的能力。
总体来看,EuroPULS和GMARS两款正在研发中的新型火箭炮都将作为相对老旧的M270型火箭炮的“接替者”,成为北约国家下一代制式重型高机动火箭炮。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