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 11 个月,TikTok 经历了一场漫长又短暂的风暴,无数人被卷入其中。
风眼中的员工们平静,但焦虑感也在暗流涌动;跨境卖家们更加敏感,但他们不相信遥远的天气预报,而是把大卖们的判断和上涨的 GMV 作为风向标;更多的用户像被延伸数百公里的雨带笼罩,遗憾、不舍在社交平台上蔓延。
这是直面风暴的员工与卖家们的故事,也是商业公司面临全球化难题的真实注脚。
一、少数人的预警
2024 年春天,当《保护美国人免受外国对手控制应用程序的侵害法案》一路从众议院、参议院高票通过,到拜登签字,它还没有在 TikTok 内部引发一场风暴,顶多算得上是平静海面上的一个小涡旋。
对于绝大多数员工来说,这个涡旋看起来随时会消散,毕竟过去四年间,他们经历过不止一次类似的情节,但最后都顺利度过。只有一小部分人格外敏感,并默默开始为可能到来的风暴做准备。
前中层管理者梁宁感受到下属在 " 慌 "。他所在的团队大多是毕业不久的中国留学生——这是对法案最为敏感的人,持有 OPT 或者 H1B 签证,希望能长久在美国工作。如果法案通过,而公司选择裁员,一旦在 60 或 90 天的宽限期内找不到其他工作,他们就会失去合法身份。而此刻,相比特朗普颁布行政令的 2020 年,硅谷就业形势已经差了许多,大家更加担心会被驱逐出境。
有人告诉梁宁,自己有一星期都没睡好觉。" 怕什么,如果被 ban,我们一起跑路,我把你带走就好了。" 他安慰道。
团队开始发生一些微妙的变化,最先表现在大家对练习英语的热情上。此前,梁宁曾尝试在团队内推行全英语沟通,但由于绝大多数员工第一语言是中文,且还需要和中国国内员工协同办公,说英语会降低效率,大家并不配合,有时候会躲开和外国同事交流。法案通过后,没人组织,但员工们开始主动进行英语会议,还会定期去找一些外国同事沟通。
梁宁说,这些硅谷的聪明人很少会将自己软弱、焦虑的一面完全表现出来,但他仍然从一些细节上捕捉到,比如推荐下属去其他公司面试,对方会在刚面完后马上询问梁宁是否知道结果;拿到 offer,员工坚持当天晚上必须请他吃饭," 能明显感到他们的喜悦,从命运的不确定性到突然间就有的稳定感,当时有多喜悦,就证明他之前有多焦虑 "。
感到焦虑并付诸行动的人只是公司里的少数。
前员工高远记得,起初同事们的确紧张了些,都说要准备刷题、投简历,内部还出现了一个刷题微信群。2024 年 4 月的一天,他所在的大团队突然召开了一场线下会议——这场会议当天才被安排进大家的日历,没人知道事先要聊什么,但进入会议室,看到大领导都在里面,高远猜到了会议一定与法案有关。
一般情况下,只要有中文不太好或不会说中文的同事在场,大家都会用英语交流。但这场会是用中文开的——目标受众就是担心签证问题的中国籍员工们。
一个领导说,法案会像 2020 年特朗普颁布的行政命令一样过去的。另一个则分析了自己对美国政治局势的理解,说如果真的被禁,TikTok 也不只有美国市场,研发部门肯定不会马上关掉。最后两人都得出 " 平安落地 " 的结论。
身处会议室的高远生出一种特别的感觉:当时他已经快拿到另一家公司的 offer,并决定辞职,他觉得自己像旁观者,见证着一个历史事件的发生," 而我没有在这个漩涡之中,在旁边看着这个漩涡正在形成 "。安抚是有效的,这场会开完后,很多同事并没有真的开始找工作。
至于大洋彼岸的中国工区员工们,他们对于法案的感知就更弱了。
一位 TikTok 前员工拒绝了去美国工作的方案,理由是不太稳定,加上要放弃国内五险一金、去美国重交,想要获得绿卡,还需要在字节继续工作三四年时间、不能跳槽," 我觉得我很难承诺再和字节绑这么久 "。但他并不觉得 TikTok 可能被禁是件大事,也不是因为这个原因不去美国," 就算真的出事,申请内部转岗或是跳出去,都不是问题 "。
一位在字节待了多年的中层管理者在法案通过后继续转去美国。做这个决定,还是与业务有关——得去美国才能更好招到懂本土业务的人。他对自己和公司都有足够的安全感,关键是这件事根本就不由个人和公司掌控,而他又是个 " 很 P 的人 ",不做特别长期的规划。
更外围的 TikTok 卖家们则对几个月之后的天气预报并不感兴趣,大卖家们的判断才是真正的风向标。
新手卖家阿哲从去年年初开始了解跨境电商,报了不少大卖们的培训课程,加入私董会。这些人之所以能成为大卖家," 一是他们自己做了很长时间,二是官方也会扶持他们,定期有一些内部消息会给他们放出来 ",而他们一致认为 TikTok 不可能真的被禁掉。
于是,阿哲在去年 7 月正式辞去互联网公司的工作开始创业。他坚信 TikTok 于美国电商就像 2018 年的抖音之于淘宝,那儿还有一个巨大的增量,等待自己挖掘。
二、情绪稳定地做事
接下来的时间里,离天气预报预测的日子越来越近,但涡旋没有更多的动静。人们逐渐习惯它的存在,只有 All Hands 大会上管理层 " 我们正在努力 " 的表态,每隔那么一阵提醒大家,这件事还存在。
在充满未知的预报和更直接、确定的现实面前,人们总会依照后者行动。
如何做业务,依旧是摆在员工面前更紧迫棘手的问题——为了数据合规,TikTok 产品经理在调用数据上有困难,看不到美国用户的实时反馈,需要 TikTok 美国数据安全公司的员工去运行和分析各种数据指标,产品迭代效率一直很受影响。电商业务从试运行开始,很长一段时间都没达到预期目标,商家、达人等团队还得解决补充货品种类、激励用户观看直播、促进达人多直播等任务。
公司上下,大家都在埋头做事,包括张一鸣。
一位内部人士说,在最高法院听证会的前两周,张一鸣在一场内部会议上仍然在聊产品方面的业务细节,完全没提法案的事。" 他是最利益相关的人,也在聊很多业务细节的事情。因为很多东西不可控,不可能说把业务停摆了就只搞这个事,那对于一线员工来说更是这样。"
" 我觉得这是字节最好的一个点,因为大家非常务实,非常情绪稳定。" 上述人士说。
高远觉得,这种稳定的表象也让部分人选择性忽略了风险。
在巡回法院驳回 TikTok 上诉之前,高远的一位同事拿到了另一家科技公司的 offer。同事觉得新公司组内氛围不好,而 TikTok 所在的组能给自己更好的成长空间,最终决定继续留在 TikTok," 大家内心深处还是觉得,这件事可能并不会真的发生 "。
的确有不少人在这几个月里离开,但员工们一致认为这很难归因于禁令本身。TikTok 的流动率一直不低,原因有很多,比如算法研发工程师一直是硅谷稀缺人才,很难留存;再比如 TikTok 工作强度相比硅谷其他科技公司更大,为了和国内同事配合工作,晚上 6 点到 12 点通常是员工们一天最忙的时候。
对于阿哲来说,他仍然关注不同的新闻。算法摸清了他的喜好,每天打开抖音、小红书,首页推荐的都是关于法案的进展,但上涨的 GMV 是实打实的,他觉得天气反而在变好。
一个信号是,美国 TikTok 电商部门开始更加注重跨境卖家。阿哲拥有本土店、POP 店等不同类型的店铺。去年下半年之前,官方都是扶持本土店,希望能够孵化美国本土商家。下半年开始,阿哲明显感觉到重点的倾斜,对 POP 店的政策扶持、激励活动越来越多,服务于跨境卖家的中国客户经理处理权限也更大," 可以看到业绩很快涨起来了 "。
12 月的一场内部分享上,大卖家们和一位来自 TikTok 的招商经理确定地说,2025 年会是一个重要的时间点,官方会大力去推自营直播,TikTok 算法也将迎来一个新的拐点。
对于这一点,阿哲同样笃定。他感受到广告投放的精准度在增强,身边卖家们对直播间的投入产出比也在变好,尽管做了大半年,也踩了不少坑,但结果仍然不错,多个店铺单日 GMV 从几百美金到几千美金不等,他决定要继续做下去。
那场还未到来的风暴,商家们并没有当回事,觉得它大概率不会登陆——新总统马上上台,说要支持 TikTok,电商部门还这么扶持跨境卖家,他们觉得这事儿肯定已经解决了。
阴云很快就会散去。
三、风暴登陆前夜
当地时间 2025 年 1 月 10 日,最高法院举办了关于法案的听证会,所有人都确信,这是最后一步——风暴终于形成了。大量用户、好奇的人,像被延伸数百公里的雨带笼罩着,在社交平台、群聊、朋友圈热烈地辩论、分析着,数十万自称 TikTok Refugee 的美国用户迁移到新的平台小红书,一时成了中国舆论场奇观。
但 TikTok 办公室就如风暴中心的风眼一样安静。
会议还在继续,员工们还在写 360 环评和新年业务规划,HR 还在给相关部门的员工发送面试邀请。
在职的工程师何山仍然没有感觉到公司氛围上有任何变化。他反复强调,即使到了最后一周,自己所在的组也没有讨论任何关于 TikTok 被封禁的话题,没有任何人向他提出与法案有关的任何需求改动,周围没有人在为 19 日的即将下线做准备。聊到最后,他甚至有些怒气," 已经说过好几遍,我有点烦了,我接触到的人没有感觉,我没有感觉 "。
但风眼平静不代表没有下沉气流,焦虑和不确定在暗暗涌动。
社交平台上,说自己是真正 "TikTok Refugee" 的员工发帖多了起来。有人说同事找了三个神婆来给公司算命,结果都是公司不会有事,算得上是 " 目前为止对这件事最靠谱的推断 "。
高远在那段时间不断收到前同事的消息。认识的 TikTok 员工几乎都来问他,能否帮忙介绍工作。过往大家聊起禁令,还是开玩笑,现在则更加认真、具体地探讨未来要怎么计划。
他所在的各种群聊也重新活跃起来。听证会当天,一些群里有实时转播,法官、律师每说一段,都会有人在群里总结并加以分析。
梁宁在的一个群甚至吵了起来:刚毕业的、还有签证焦虑的,希望公司能够稳住,一些不用焦虑签证的人在幸灾乐祸,说要是真的被禁,自己还能拿 n+1,挺赚的。一场激烈的争吵不可避免。
听证会那天,阿哲在 TikTok 最大的第三方数据平台 Fast Moss 举办的展会 FGVCon 上,正在做或是还想要入局的卖家们把场馆堵得水泄不通。
持续两天的展会,来自卖家、达人和服务商十多场的分享,没有一个人提到 9 天之后被封禁的事情," 我当时就在想,为什么这帮大卖家们一点也不担心,比我淡定多了,所以我也不着急,反正大卖家们囤的货比我多 "。
一些卖家已经开始减少投流费用,或是暂停给达人寄样品,阿哲继续日常的运营工作,投流、给达人寄样品,没什么变化。甚至他寄出去的样品更多了,阿哲觉得这些人还想再薅一波羊毛再走。只有一个达人在 1 月 13 日给他发来消息,让他不要给自己寄样," 没什么意义 ",对方担心自己无法正常履约。
为什么会如此淡定?" 我仍然坚信它不会完全封掉的。" 阿哲说。
四、一场仓促而短暂的风暴
1 月 17 日,最高法院的最终判决下来:TikTok 败诉。这场持续了 11 个月的风暴终于登陆了。
何山依旧平静。他不用在周末加班,周五下班前,他看了一眼日历,上面写着下周一不上班。他还不清楚原因,有人向他解释,那天是马丁 · 路德金生日,也是新一任美国总统上台的日子,于是他拥有了三天的小长假。
阿哲还没收到官方的邮件,但 1 月 19 日会封禁这件事情已经在卖家们的圈子里传开了。他稍微有些波动,但变化实在太多,来得太快——拜登说不执行、参议员说要申请延期、特朗普又说要拯救 TikTok,每条新变化传来,群里就是好几百条消息,时间一久,阿哲觉得自己有些麻木。
1 月 19 日凌晨,阿哲醒来,主动把后台的广告投流给关了——做 TikTok 半年,他已经养成了半夜起来盯广告投流效果的习惯。关停后,他给妻子发去一段话,说自己要失业了。
美东时间 1 月 18 日 21 点,北京时间 19 日 10 时,TikTok 比原定时间更早地选择主动和 1.7 亿美国用户告别。
它向所有用户推送了关停通知:" 对不起,TikTok 现在无法使用。"
一些用户直播到了最后一刻,主播发现连线的人卡在了最后一秒的画面。公司的后台服务监控面板显示,用户数量开始骤减。还在办公的员工发现,有人在 Byte Dance 标识下的一把绿色椅子上,放了一束黄白相间的鲜花。
TikTok 停止美区服务当晚,圣何塞办公室的一张椅子上放了一束鲜花。图源:受访者供图
让何山有些惊讶的是,除了 TikTok,Lark 也一起关停了,在此之前,他并没有收到内部通知。实际上,所有字节、TikTok 运营的产品,Lemon8、CapCut,甚至是沐瞳游戏,都同步在美国下线。
他对公司的 " 决绝 " 有一套自己的分析:" 我不觉得公司完蛋了,我的感受就是公司可能已经达成了一些协议,只不过不能说,所以对内表现是特别的自信。其次,主动下架其他产品,声量越大,特朗普的功绩才能越大。"
但在一位内部人士看来,字节一直都做到最大程度合规—— 2020 年印度电子信息技术部宣布要禁用 59 个 App,其中多数是中国 App,包括 TikTok、快手、微信。屏蔽的具体方式、生效时间等信息都还没公布,但宣布后的第二天,TikTok 主动在应用商店下架。
像关心一场真正的风暴一样,人们开始讨论这场封禁的持续时间以及如何自救。阿哲已经计划好了,第二天,也就是 1 月 20 日周一,他要迅速去公司开会,讨论之后往哪个方向去发展。
但这场风暴的持续时间比任何人想得都要短,只有 14 个小时。
特朗普在真相社交网站发帖,称将签署行政命令,延长 TikTok 禁令生效期限,并提出了一个 50% ∶ 50% 的合资方案。紧接着,TikTok 发表声明称,正在恢复对美国用户的服务,并将与美国候任总统特朗普合作制定一项长期解决方案,让 TikTok 继续留在美国。
美国用户说自己才刚哭完,就又可以访问消息,浏览视频,只是直播功能还没有恢复。而阿哲甚至还没来得及细算仓库里囤积着的、工厂生产线上的货物到底价值几万美金,又可以正常开工了。
美东时间 1 月 20 日,特朗普正式签署行政命令,要求 TikTok" 不卖就禁 " 法案在未来 75 天内暂不执行。
1 月 21 日,何山和 TikTok 的员工们回到办公室正常上班。阿哲则开始考虑下一步的计划。原本他打算 2025 年要去开拓新的市场,但这件事还是给他提了个醒," 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 ",现在最重要的是拓宽别的渠道,把美国本土市场做好。有员工在社交平台上发帖问,自己要不要跑路,她不知道是该赌 75 天里出现转机,还是尽早选择更稳定的方案。
至于 75 天内还会发生什么,没有人知道。
去年 12 月,联邦巡回上诉法院驳回 TikTok 上诉后,周受资把飞书签名改成了:"every storm runs out of rain."。
新的风暴还会再来。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