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全国各地因地制宜,采取不同路径、提出不同重点和采取不同举措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并有所侧重地选择或设置了各种量化指标进行评估。但纵观各地这些量化指标及相应评估,基本上都是沿用或参照目前中国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指标并进行评估,呈现出分散性思考、缺乏针对性判断和碎片化推进现象,很难构建起整体性、系统性、规划性的中国式现代化量化指标体系。
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指标体系要体现系统性、可比性、开放性
上海正加快建成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充分发挥龙头作用和示范引领作用,必须立足上海、着眼全国、对标国际,围绕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目标取向,率先探索构建相适应的指标体系。
1.指标体系构建要体现系统性、可比性、开放性。
指标体系构建要充分体现党的二十大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的要求及其五大特征”。科学参考目前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指标,合理借鉴“世界发展指标体系”,广泛吸收专家学者《中国现代化报告2010》等有关现代化建设的论述及指标体系遴选原则,并结合上海超大型城市市情特点,从经济、社会、治理、基础设施、生态五个维度,力图探索设计上海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指标体系。
每个维度从上海的战略使命、核心功能和国际标准等视角出发,综合考虑指标体系的系统性、可比性、开放性,以及易读易解等基本原则,选择2-3个核心评估指标,涉及14个要素层指标,35个三级指标(图1),其中经济现代化、社会现代化、治理现代化、基础设施现代化和生态现代化为结果性指标,即衡量上海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整体效果和成就的指标,二级指标和三级指标可被视为过程性指标,即衡量上海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所采取的具体措施和行动的指标。
图1 上海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指标体系框架
2.指标选择要体现五位一体的现代化科学内涵。
经济现代化方面,表现为具有一定体量的经济规模、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高密度的经济要素集聚,科技创新赋能等,重点反映在城市的经济效率、经济质量和城市功能上。
社会现代化方面,现代化城市应当具有先进的生产力水平、高素质的城市居民、优美宜居的城市环境、丰富多彩的文化魅力等特质,同时共同富裕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的根本要求。
治理现代化方面,表现为具有健全的政府管理、共治共享的社会环境、诚信的法治体系、安全法制的制度环境,体现在城市安全、政府服务、营商环境三个方面。
基础设施现代化方面,需要在实践上进一步探索,加快构建基础设施建设必须兼顾智慧、数字、紧凑型、低碳、海绵、环保、韧性等城市发展的新要求,率先形成物畅其流、人享其行、信惠其通、城安其韧的现代化基础设施综合体系,保障和支撑城市不断发展的需求。
生态现代化方面,上海是中国综合经济实力最强、国际化水平最高的城市之一,如何以“生态之城”建设目标为引领,并在服务国家战略中发挥特殊优势,体现生态建设、碳排放、能源消耗三个方面新内涵。
3.指标量化标准要对标国内外现代化发展的先进水平。
经济现代化方面,纽约、伦敦等国际大都市的人均GDP普遍都在8万美元以上,地均GDP普遍在4亿美元每平方公里以上;第三产业增加值国际大都市都在80%以上;全员劳动生产率在国际典型大都市都在100万元以上。
社会现代化方面,人口预期寿命上,日本83.7岁,瑞士83.4岁,新加坡83.1岁是全球最高的三大区域;人均受教育年限上,北京是12.64年,深圳11.86年,加拿大平均14.6年,澳大利亚平均14.4年。
治理现代化方面,城市安全指数上,哥本哈根82.4分是全球最好水平;纠纷解决指数上,法兰克福0.85是全球最好水平;电子政务指数上,柏林0.9767分是全球最佳水平;知识产权保护指数上,纽约、芝加哥、洛杉矶得分8.7是全球最佳水平。
基础设施现代化方面,新基建投资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总额比例20%为国际先进水平;传统基础设施方面,公共交通分担率东京区部最高,达到51%,巴黎小环内和大伦敦地区的公交分担率约27%—28%,纽约市和大巴黎地区公交分担率为20%—22%,国际枢纽机场平均机场旅客中转比例为25%,国际枢纽港口的集装箱国际中转率标准应该达到40%。
生态现代化方面,人均绿地空间面积高收入国家城市为79.9平方米,森林覆盖率全球平均水平为31.7%。PM2.5平均浓度为美国12微克/立方米;欧盟10微克/立方米;万元GDP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欧美标准0.15吨;单位GDP能耗指标欧美标准0.1吨标准煤。
对标国际,对上海现代化建设水平进行全面评估
对照上述上海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指标体系(详见附件),整体而言,上海现代化建设水平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在国际上也处于较高水平,已进入到现代化2.0阶段。对标部分处于前列的国外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上海在经济水平、社会文明、治理体系、基础设施、生态环境等方面,有些指标已达标或基本达标,但有部分指标仍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间。
1.经济现代化方面,上海的经济总量和发展速度在全球都处于领先地位,而经济密度不大,经济效率不高等因素制约着城市向经济现代化高级阶段发展。2023年上海人均GDP为2.7万美元,仅相当于纽约(11万美元)的1/4,伦敦(8.6万美元)和洛杉矶(8.2万美元)的1/3,同时也略低于无锡(2.9万美元)、北京(2.9万美元)、苏州(2.8万美元)。2023年,上海每平方公里产生1.07亿美元的GDP,只有纽约(12.52亿美元/平方公里)的1/12,东京(4.66亿美元/平方公里)和伦敦(4.23亿美元/平方公里)的1/4,深圳(2.38亿美元/平方公里)的一半不到。2023年上海全员劳动生产率约为35万元/人,只有纽约的1/8,伦敦的1/6。
2.社会现代化方面,上海已经进入城市化后期,2011-2023年,上海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持续维持在89.3%,位居全国省份首位,远超全国平均水平(65.2%)。公共卫生防控体系与教育医疗卫生事业不断完善迈入世界先进行列,2023年居民人均预期寿命达到83.18岁,处于国内外领先水平。但上海也面临城乡关系、人口市民化和共同富裕等方面的挑战,教育、收入均等和文化设施供给等方面有待提升。
3.治理现代化方面,上海对标建设国际现代化大都市目标,探索形成“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较为先进的现代化治理体制。上海“一网通办”入选联合国经典案例,电子政务渗透率全球排名前十。未来城市治理仍面临城市安全、知识产权保护、商务成本过高等挑战,需进一步提升综合安全、法治环境和营商便利。
4.基础设施现代方面,上海新基建处于国内外较为领先地位,但其数字底座仍受到网络限制等方面制约,地铁里程、客运吞吐量等传统基础设施位居世界前列,而中转率、市域交通、多式联运等在体现基础设施开放性与国际连通性方面存在较大提升空间。
5.生态现代化方面,相较于其他几个领域现代化,上海生态环境现代化还处于建设起步期,存在资源消耗过大、碳排放量较高和绿地建设不足等短板。2022年上海市万元GDP能耗约为0.26吨标准煤,是纽约的1.9倍,旧金山的1.7倍。2022年上海万元GDP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约0.5吨,是欧美的3倍左右。
综上可见,上海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进入了关键期,建议将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关键指标纳入到上海“十五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中,发挥上海在全国现代化中的龙头带动和示范引领作用。
(作者姜乾之系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上海发展战略研究所副研究员)
表1 上海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指标体系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