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法国小城罗卡马杜尔的路上,我曾在一个停车区短暂停留。它位于盘山公路旁,一片沙土地中央有一棵大树,两套石台石凳分别在树下和树荫之外,同时满足人们喜欢晒太阳或不愿晒太阳的需求。
一片斜斜的草地在停车区旁向远方延伸,山谷延绵起伏,可见树林和远方的村落。这曼妙的山谷景致,一直被视为多尔多涅河谷的标志景观。多尔多涅河谷是法国最经典的旅行区域之一,也因为保留着传统乡村风貌,被视为“最法国的地方”。
路上经过的停车区,可以见到典型的山谷景致。本文图片均为作者拍摄
不过严格来说,我脚下的土地已非传统意义上的多尔多涅河谷,而是位于多尔多涅河支流上游的洛特省。但在几乎所有关于多尔多涅河谷的旅行攻略中,以罗卡马杜尔为核心的这一区域都被纳入其中,罗卡马杜尔更被列为必游之地。
这是一座挂在悬崖上的城市,朝圣教堂于1998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属朝圣之路的其中一站。整体被列入世遗的朝圣之路,贯穿法国西南部和西班牙北部。从中世纪开始,西班牙圣地亚哥-德孔波斯特拉主教座堂就不断接待前来朝拜的基督教徒,他们会途经西班牙的166座市镇,后又扩大到法国西南部的一些城镇,这些城镇和乡村修建了多处教堂和相关设施,以便更好接待和照料经过的朝圣者。在法国人看来,罗卡马杜尔是法国第二重要的宗教场所,仅次于圣米歇尔山。当地常住居民仅有693人,但每年接待游客达150万人。
沿着山间公路继续上上下下,翻越几个山坡,便可来到罗卡马杜尔附近。罗卡马杜尔的游客设施相当成熟,城外遍布一个个停车场。不过我最初有些迷惑,因为停车场都位于山顶,以为自己绕了弯路,下车跟着路标前行,才明白当地人早已设置好路线。
从山顶的坡道一路下山,便可走到罗卡马杜尔的老城入口,穿过老城唯一的街道,直至山脚,再拾级而上,经过修道院建筑群和朝圣教堂,便能回到停车场,完成一次费脚的兜圈式行程。当然也可以反其道而行之,先探访朝圣教堂和修道院,再进入老城。不管先下后上还是先上后下,这一大圈走下来,没有一万五千步拿不下来,而且其中不少路段是爬台阶和走山道。
挂在山上的罗卡马杜尔
第一眼就惊艳的挂壁山城
停车场所在的山顶,是阿尔祖山谷的制高点,也是俯瞰罗卡马杜尔的最佳地点,一座建于13世纪的罗马式教堂至今屹立不倒。它的石质墙身极为古朴,外立面简洁,钟楼高耸。教堂前是一片旧时医院的废墟,1095年,一位贵族夫人在此建立了一家医院,为前往圣地亚哥-德孔波斯特拉的朝圣者提供帮助。旁边还有一个清幽花园,散落着一些旧时墓碑,它是当年朝圣者的墓地。
13世纪教堂和医院废墟
绕过这些足以说明罗卡马杜尔悠久历史的旧时遗址,走到山边坡道处,任谁都会发出惊叹。石子铺就的下坡山路,两旁散落着一座座古老的石制建筑。它们普遍具有法国西南部乡村的建筑特色,厚实的石墙经得起岁月侵蚀,狭小窗户、半圆拱门和粗犷塔楼都是标配,虽然色调暗沉,却仍有别致风情。远处的山谷绿意盎然,公路在山谷间蜿蜒,整个罗卡马杜尔老城“挂”在悬崖上,如同天空之城般壮观奇妙。
在山顶上远望罗卡马杜尔
罗卡马杜尔所在的洛特省位于奥克西塔尼大区最北端,临近多尔多涅河谷。早在旧石器时代,这里的山间洞穴已经有人居住。
罗卡马杜尔在朝圣之路上的地位确立,始于1148年,当地开始接待路过的朝圣者。1166年,当地人在圣母教堂入口前挖掘出一座坟墓,认定里面是圣徒阿玛杜尔的尸体。据说阿玛杜尔离开耶路撒冷后曾在此隐居,直至去世,罗卡马杜尔因此成为重要的朝圣地。
在众多著名朝圣者中,英格兰国王亨利二世是其中之一。根据诺曼底修士和编年史家罗伯特·德·托里尼的描述,亨利二世从诺曼底出发前往罗卡马杜尔,祈祷自己从疾病中恢复。此外,阿基坦女公爵埃莉诺、13世纪的法国国王路易九世、15世纪的法国国王路易十一也曾到访。
13 世纪末,罗卡马杜尔的影响力达到顶峰,城堡基本完工,由三座塔楼、宽阔的护城河和众多瞭望台保护。但1317年,修士们因为各种原因离开罗卡马杜尔,它的宗教地位明显下降,14世纪的黑死病肆虐,使得罗卡马杜尔进一步凋零。16世纪的法国陷入宗教战争,罗卡马杜尔的宗教建筑和遗迹也遭毁坏,连圣阿玛杜尔的尸体都未能幸免。
我脚下这条通往罗卡马杜尔老城的下山坡道,当年是信徒们必经的“圣路”。走在稍具弧度的路上,越来越近的罗卡马杜尔不断呈现不同的观赏角度。层层叠叠的建筑错落延伸至山顶,以城堡的高耸钟楼作结。正如当地人所说,罗卡马杜尔是“河谷上的房子,房子上的教堂,教堂上的岩石,岩石上的城堡”。
老城门
建于13世纪的古朴城门后,是罗卡马杜尔的主街,也是它唯一的街道。三米多宽的石子路,两侧是高矮不同的石墙老建筑,多半是纪念品商店、餐厅和咖啡馆,抬头总可见到悬崖上的教堂与钟楼。许多纪念品商店门口都悬挂着罗卡马杜尔的盾形纹章,它以天蓝色为背景,上有三朵鸢尾花,下方红色底纹上有三块岩石。
也有店铺的门口摆放着山羊雕塑招徕客人,当地盛产的受AOC(法国传统食品地理标志,是欧洲原产地命名保护的一部分)保护的“Rocamadour”是一种纯山羊奶芝士,完全由生全脂羊奶以传统方法制成。因为山羊在高原自然环境中饲养,因此具有杜松子和当地其他花卉与草药的味道。当地的羊肉、鸭肉和鹅肝等也值得尝试。
山羊芝士是当地标志产品之一
主街上的老店
主街不长,几分钟便可走到尽头,一步便可告别身后喧嚣。一座座斜顶红瓦的石屋继续沿山势向下延伸,都是宛若世外桃源的民宅。
通往一座座教堂和山顶的阶梯就在主街尽头附近,走216级陡峭阶梯才能到达教堂群,再走蜿蜒山路才能到达城堡,想走上去要耗费不少力气,所以我选择先填饱肚子。主街上的餐厅多半面向峡谷,露台景致迷人,出品当地特色菜肴。洛特省的饮食风格相当粗豪,当地的油封鸭在钵仔中盛放,钵底铺满豆类,再辅以五花肉和自制香肠,滋味浓郁,蔬菜火腿沙律则采用当地的核桃、甜菜、番茄和黄瓜等,火腿香气馥郁,还有一小盅鹅肝泥,以蔬菜蘸食,每一口都是满足。
这种相对粗豪的饮食,一来是就地取材,二来也跟罗卡马杜尔的相对封闭有关。位于山谷之中的它,千百年来始终遗世而独立,除了承载宗教意义之外,始终与世无争,自给自足。
主街
罗卡马杜尔教堂群:悬崖上的奇迹
通往半山教堂群的阶梯十分陡峭,为了方便游客,当地设置了两座电梯,一部由主街到教堂群,一部由教堂群到山顶城堡。但攀爬阶梯的游客中仍不乏七八十岁的老人,乐呵呵地扶着墙小心上下。
这并不仅仅因为宗教的虔诚,也因为一路上的景致太美。拾阶而上,主街渐在脚下,弧度愈发明显,远方山谷也呈现出不同的面貌。当年的朝圣者们,曾为了忏悔而跪着爬上教堂,辛苦可想而知。
通往教堂群的陡峭阶梯
教堂与峭壁
教堂群一角
教堂建筑迁就峭壁而建,在石阶抬头望去,颇具一夫当关的威势,天然就有防御功能。教堂群的中心是一个小广场,主教堂和几个小教堂环绕而建,彼此相连。塔楼错落,锯齿形护墙连通一个个廊道。
建于11世纪至13世纪的圣索维尔大教堂,以罗马式和哥特式风格融合,内部的古朴石墙毫无修饰,让细腻精美的花窗显得更为出挑。因为内部构造也要迁就山势,管风琴并非摆在大门上方正中,而是位于两侧。大殿一角刻有“希望如磐石”的字样,恰恰契合了这座悬崖之城的不朽。19世纪,当地建筑师建造了木制夹层,以容纳更多朝圣者。
圣索维尔大教堂的花窗
一旁的圣母院教堂供奉着黑色玛利亚,这座胡桃木的罗马式雕像为12世纪的产物,高近70厘米,耶稣坐在圣母玛利亚的左膝盖上。传说黑色玛利亚能够挽救海上遭遇困境的生命,所以供品中有不少船只模型。还有传说称每次有生命被挽救,教堂里的钟声都会响起。13世纪的壁画历经沧桑,如今仍然清晰。
奇迹教堂的地下墓穴则是圣阿玛杜尔的墓室所在,不过16世纪宗教战争时被烧毁,幸存下来的骨骼被存放在教堂的一个小圣物箱中。
还有一座半洞穴的圣迈克尔教堂,位置极高,直接在岩石上雕琢而成,以岩石为屋顶。中世纪的朝圣者虽然无法进入这座教堂,但仰头望向它,仍会感到心潮澎湃。
爬上城堡,整个山谷都在脚下
从教堂群前往山顶城堡,仅仅抬头看看就知道距离遥远,更何况山路并非直路,而是盘旋而上。
沿着山路前行,海拔也越来越高,视线随之宽广。行至中段,当地人利用一块平坦地势,设计了一个古朴的观景台,草地和树木茂密,形成天然花园。站在观景台边,可以见到主街的延伸,还有来时的坡道。
观景台上方有个纵深可观的石窟,以多根石柱支撑,洞内的雕塑相当精美。它名为圣塞普尔克雷石窟,曾经是采石场,如今是罗卡马杜尔的重要地标之一。若是从下往上走,来到这里就可以松一口气,因为城堡已经很近了。
圣塞普尔克雷石窟
始建于12世纪的城堡以石块砌成,看起来厚实可靠。古朴的尖顶钟楼,顶端露台可以见到挂钟,若说罗卡马杜尔如倚在峭壁上的巨人,钟楼就是它头顶的帽子。城堡内部的拱顶充满力学之美,狭小窗户吸纳的光线不多,却也让古朴城堡显得更为神秘。
最为迷人的当然是城堡顶端的观景台,它是旧时城堡顶端瞭望塔和岗哨亭之间的通道,行走其间,可以一览罗卡马杜尔的全景。小小的城镇,一个个砖红色瓦顶延绵,广阔荒凉的原野,绿意盎然的峡谷。脚下的城堡花园小巧精致,草地上精心修剪出纹章图案。
小巧的城堡花园
如果想将城堡本身也纳入观景范围,那么离开城堡区后的山顶观景道是最好的选择,它恰恰通往一个个停车场,让我的兜圈之旅得以结束。一路都是旧时城墙,城堡在身后渐渐远去,眼前的山谷愈发明朗,不远处的小村镇与罗卡马杜尔不过数里之遥,但已完全告别喧嚣。
走完这个大圈虽然辛苦,但它确实非常巧妙地连接了罗卡马杜尔的全部精华,城镇、教堂群和城堡,还有仰望与俯瞰的不同视角,一一都得以照顾到。法国大革命期间,罗卡马杜尔曾遭破坏,19世纪开启漫长的修复工程,到了一百多年前的20世纪初,它在时代浪潮下开启转身,朝圣中心这一功能逐渐靠后,旅行目的地成为它最重要的标签,直至今天。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