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雨山 第十一诊室
图片: 黄仔 | 撰稿: 雨山 | 责编: 雨山
原创文章,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即使没有生病,几乎每个人都会在家里备上一些常用药品。一盒药里除了有药片,还有一张写着密密麻麻小字的说明书,但应该很少有人能把它仔细看完。
如果你完整浏览过,就会发现它不止告知了用量用法,还提示了「药物不良反应」。
每一种药品都有说明书,每一种药物都有不良反应。但是,只有一部分使用者会发生不良反应,而且类型和程度可能也不一样。
什么样的患者更容易发生不良反应?这是无法回答的问题,但是,已经有相当多研究证明,性别似乎在其中有着影响。
药物不良反应是什么?
世界卫生组织(WHO)把药物不良反应(ADR)定义为:「在正常治疗剂量下,药物产生的有害的、意想不到的反应。」
也就是说,药物不良反应并不是由于用错了药,或是用错了量导致的。即使我们按照正确的方法用药,药物的潜在不良反应仍然存在。
但是,大家也不必过分担忧,不是所有人都会产生药物不良反应。并且,流行病学研究显示,三分之一到一半的不良反应是可以预防的。
医生在开处方前会了解病人的基本身体情况、病史和用药史,从而调整治疗方案,避免某些不良反应发生。因此,一定要遵医嘱用药啊!
▲图片来源:tenor
根据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的分类,药品不良反应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副作用,指发生与治疗作用无关的反应。比如麻黄碱用来止咳的时候,同时可能造成失眠;
过敏反应。症状包括皮疹、瘙痒、发热,严重时可能引起休克甚至死亡;
毒性反应。由于患者对药物的敏感性增加,在治疗时出现过强的药理作用,造成的功能或器质性损伤;
后遗效应。停药之后药物仍然残存的生物效应,比如长期服用催眠类药物,第二天早上可能出现头晕、困倦、乏力等症状;
成瘾性与依赖性。阿片类药物可以止痛,让人产生舒服和愉悦的感受,反复使用可能使人产生耐药性,许多人为了获得同等的愉悦感会加大剂量,形成药物成瘾;
致畸作用。女性在怀孕期间服用某些药物可能导致胎儿发育异常;
致癌作用。由于药物或药物代谢产物诱发的机体组织癌变。
WHO等组织都在呼吁重视药物不良反应,保障患者的安全。与此同时,许多研究者在其中发现了性别带来的差异。
▲图片来源:tenor
女性的药物不良反应
在药物不良反应的历史上有一桩著名的丑闻——沙利度胺事件。
20世纪50年代末,46个国家的医生用沙利度胺为孕妇止吐,导致了大约1.2万畸形儿出生,以及数千次流产。
这些孩子肢体发育不全,手和脚直接连在身体上,看上去像海豹一样,因此这种畸形也被称为海豹肢症。
▲图片来源:Wikipedia
沙利度胺致畸事件让医学界注意到,药物施加在怀孕女性身上可能得到不同的结果。但是他们并没有就此重视药物对女性、尤其是特殊时期女性的影响。
相反,为了避免危害和医疗责任,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决定将育龄女性排除在药物试验之外,而这可能又加剧了药物对女性的影响。
2019年发表在《柳叶刀》旗下杂志《eClinicalMedicine》上的一项研究,汇总分析了半个世纪以来全世界范围内的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发现女性报告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的数量明显多于男性,在96%的国家中都是如此。
女性经历药物不良反应的风险是男性的1.5~1.7倍,并且她们更有可能因为继发的不良反应住院治疗。
按照(a)地区、(b)报告对象和(c)年龄分类的女性报告比例
▲图片来源:参考资料[3]
就拿我们平时可能会接触的药品来说,女性代谢安眠药的时间更长,晚上吃完第二天早上更容易困顿,如果此时开车或者做需要高度警觉的工作,容易发生危险。
FDA曾经对安眠药唑吡坦进行统计,发现15%的女性在服药8小时后仍然会出现驾驶障碍,在男性中这一比例是3%。
建议女生们在使用唑吡坦等安眠药后要更加关注自己的反应,如果有明显的困顿乏力等不适症状,不要在此时驾驶或做其他危险举动。
女性对阿片类药物的敏感度也更高,同等剂量下更容易出现呼吸抑制、恶心、呕吐等反应。
2001年美国政府问责局的报告显示,美国在1997~2000年之间从市场上撤下了10种药品,而其中8种都有明确证据表明它们对女性有更大的健康风险。
▲图片来源:GAO
曾经很长一段时间内,因为试验的草率、监管的漏洞,女性被迫承受了不必承受的痛苦。而更具有危害性的是,药品诞生过程包含了无数从业者无意识的歧视性忽视。
女性不是缩小版的男性
女性会受到更多药物不良反应影响,可能是由多方面原因导致的:
两性生理差异
药物在人体内被吸收、利用和代谢,与身体各个系统密切相关。而女性和男性在体重、脂肪分布、肝肾功能、胃肠道功能等方面有差异,这会影响女性代谢相同剂量药物的效率,从而可能引发药物不良反应。
一篇发表在《Biology of Sex Differences》上的论文,确定了76种(包括阿司匹林、肝素、一些抗抑郁药等)在代谢上有性别差异的药物,女性的代谢速度比男性慢,会使药物在女性体内停留更长时间。
将药物代谢的性别差异与不良反应的性别差异对比后,发现两种差异之间存在关联。在96%的病例中,代谢的不同导致了女性更容易出现药物不良反应。
▲图片来源:tenor
实验动物曾经的性别统治
女性代谢某些药物的速度更慢,但是许多药品都以相同的剂量出售。药物说明书的推荐用量一般分为成人和儿童两种,而这里的「成人」很可能指的是成年男性。
历史上有一段时间,药物试验更多地使用雄性。
2010年发表在《nature》上的一篇文章发现10个生物学科中有8个存在性别偏见,其中药理学排在第二名,关于药物对行为影响的啮齿动物研究几乎完全只用雄性。
这些研究几乎只有雄性的数据,最后却被当作有代表性的结果推广,女性的身体差异被忽视,随之而来的便是由差异导致的风险。
▲图片来源:参考资料[4]
这种情况后来也得到了改善,如今的实验当中无论是使用动物还是人,都需要平衡两性的数量。
诊疗中的性别歧视
最初,女性被认为是「有子宫的男性」。现代医学发展的基础围绕男性身体进行,关于女性的完整解剖学直到很久以后才出现。
这种性别歧视一直存在着,以至于到了2017年,在《Social Science & Medicine》的一篇论文中,仍然发现解剖学教科书里除了性别特殊的部分外,其余部分还是以男性为主,并且缺乏种族、年龄和身体类型的多样性。
对女性身体差异了解不足,不准确的判断就可能发生。有许多研究表明,女性和少数族裔更容易被误诊。
女性心脏病发作后的症状与男性有些不同,有许多非典型症状:腹痛、呼吸困难、消化不良等,并且很可能不会出现动脉阻塞,这让女性被误诊的可能性比男性高出50%。
女性的疼痛也更容易被认为是情绪化、脆弱导致的,从而延误治疗。一篇2018年的研究对比了慢性疼痛患者受到的不同对待。发现有慢性疼痛的男性通常被形容为「坚忍、耐受、勇敢」,而女性则被认为「情绪化、抱怨、装病、捏造疼痛」。
认为女性更情绪化的刻板印象可能导致对她们疼痛的怀疑,而女性得不到应有的治疗后,所产生的痛苦、抓狂等反应,又会反过来加深这种刻板印象。
这些误解和轻视,可能导致女性延误治疗,或者使用错误的、错量的方式,从而可能产生更多的药物不良反应。
▲图片来源:Unsplash
医学需要重视性别差异
其实,改变已经在慢慢发生。从1993年开始,FDA建议临床研究应该包括男性和女性数据。2017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要求申请者必须在研究中包括女性和男性参与者。
FDA在2024年又强调试验参与者应该考虑性别、种族、民族和年龄多样性。
要求每种药品都按照性别给药也许不现实,但是从药物试验开始,增加试验动物和人的多样性,从而在一些特殊药品上增加女性使用的说明,也让医生了解女性用药的差异,能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女性出现药物不良反应。
除此之外,医学领域还提出另一种方式——药物基因组学(PGx),它研究的是一个人的基因组成如何影响他的身体处理药物。
简单来说就是精准医学、个性化治疗。只需要抽血或者提供口腔拭子,就能得到你个人的药物分解情况,从而开出更有效、不良反应更小的药物。
《柳叶刀》上的一项研究表明,按照PGx测试结果治疗的患者,与接受标准治疗的对照组相比,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的概率比较低。
但是,PGx的使用目前还十分有限,只在艾滋病、某些癌症、抑郁症和心脏病药物中应用,并且对患者的健康状况有一定要求。不过前景很可观,可以持续期待~
▲图片来源:Unsplash
由于药物试验的改进和医学界性别意识增强,像曾经沙利度胺这样的恶性事件如今几乎不会发生了,药物使用的性别差异正在得到弥合~
但是,处于特殊时期的女性们,仍然应该格外注意用药安全,比如处于妊娠期、哺乳期甚至生理期时,一定要格外关注自己的反应,如有不适,及时就医。
女性的生理决定了代谢药物速率的差异,那么,医学要做的便是减少歧视,用后天的力量去尽量弥补,让女性得到更加安全的治疗~
早安,我爱这个世界。
参考文献
[1] Jamie J Coleman, Sarah K Pontefract. Adverse drug reactions[J]. Clin Med, 2016.
[2] Irving Zucker, Brian J. Prendergast. Sex differences in pharmacokinetics predict adverse drug reactions in women[J]. Biology of Sex Differences, 2020.
[3] Sarah Watson, Ola Caster, Paula A Rochon, Hester den Ruijter. Reported adverse drug reactions in women and men: Aggregated evidence from globally collected individual case reports during half a century[J]. eClinicalMedicine, 2019.
[4] Irving Zucker, Annaliese K. Beery. Males still dominate animal studies[J]. nature, 2010.
[5] L. C. HendriksenL.C. P. D. van der Linden. A. L. M. Lagro-Janssen, etc. Sex differences associated with adverse drug reactions resulting in hospital admissions[J]. Biology of Sex Differences, 2021.
[6] Anke Samulowitz, Ida Gremyr, Erik Eriksson, Gunnel Hensing. “Brave Men” and “Emotional Women”: A Theory-Guided Literature Review on Gender Bias in Health Care and Gendered Norms towards Patients with Chronic Pain[J]. Pain Research and Managenment, 2018.
[7] Rhiannon Parker, Theresa Larkin, Jon Cockburn. A visual analysis of gender bias in contemporary anatomy textbooks[J]. Social Science & Medicine, 2017.
[8] Abdullah Al Hamid, Rachel Beckett, Megan Wilson, etc. Gender Bias in Diagnosis,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A Systematic Review[J]. Cureus, 2024.
[9]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 常见的药品不良反应有哪些[EB/OL]. (2017-10-24)[2025-01-02]. https://www.nmpa.gov.cn/directory/web/nmpa/xxgk/kpzhsh/kpzhshyp/20171024172301335.html.
[10] 中国医药报. 药品不良反应也有性别之分[EB/OL]. (2014-06-06)[2025-01-02]. https://bk.cnpharm.com/zgyyb/2014/06/06/308473.html.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