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周开始,马士基船、CMA、HMM等船公司相继宣布新一轮2025年1月运价调整计划,纷纷调高了多条航线费率。
根据上海航运交易所12月13日发布的数据,上海出口集装箱综合运价指数为2384.40点,较上期上涨5.7%。综合指数上涨的同时,不同航线因各自的供需基本面差异走势出现分化。其中,欧洲航线、南美航线等航运价格略有下调,而北美航线运价却大幅上升。12月13日,上海港出口至美西和美东基本港市场运价(海运及海运附加费)分别为4023美元/FEU和5494美元/FEU,分别较上期上涨21.6%、11.6%。
旺季不旺,涨价难支撑
对美航线为何涨价?
全球货代巨头德迅大中华区总裁倪晓荣提出,今年春节前出货潮逐渐显现,在市场供求关系以及船公司推涨意愿共同影响下,美线(跨航线)12月上半月运价大幅上涨,美西涨幅尤为显著。具体来看,美西南舱位开始收紧,美西北供需相对平衡,美东因空班和需求增加舱位持续紧张。目前已出现了满载或甩柜情况,预计未来两周船公司装载率仍将居高不下,船公司已开始限制长约舱位。另外,美国下任总统已表态支持工会反对自动化,此举无疑将让美东码头工人罢工风险再次提升。但目前尚未看到“东货西流”现象。叠加关税2.0的威胁,美国供应链格局将持续受到影响。
达飞集团旗下物流子公司CEVA Logistics(宏鹰国际货运)大中华区董事总经理朱彦青告诉第一财经,近期的航运价处于波动和博弈期,美东港口是否会有大规模罢工也可能助推了本周运价的上涨。
上海航运交易所分析称,在四季度市场运价持续下跌的背景下,主要部分航商对订舱运价进行技术性宣涨推动了运价上涨,也导致了本周即期市场订舱价格大幅上涨。
那么,船公司主推的涨价趋势能否持续?
“通常来说,12月是航运业的传统旺季,但相比以往,今年的旺季不旺。”朱彦青表示,从需求端来看,今年底至春节前的货运需求不如去年。未来美国的关税政策会有什么变化,不少外贸制造企业还处于观望中,所以尚未看到有明显的出货量变化。
上海航运交易所也提出,市场反映运力供求关系并未发生变化,运价大幅上涨难以获得实质性支撑。
“今年四季度以来船公司一直在尝试技术性上调价格,比如南美航线,但并没有站住,现在价格反而是下来了。”浙江一家货代企业的负责人告诉第一财经,不管是运价还是货运需求,他们今年整体上并没有感受到明确上涨的动力。具体到类别板块,汽车零部件和光伏等民营企业的出口大多在下降,但今年即使面临欧盟对新能源汽车进口关税增加的挑战,中汽车出口需求仍在增加,也让它们的业务相对平稳。
根据海关数据,以美元计价,2024年11月货物贸易出口额同比增长6.7%,相较于10月高达12.7%的同比增幅下降了6个百分点。与此同时,11月货物贸易进口额同比下降3.9%,降幅较10月的2.3%进一步扩大。除了上年同期基数抬高和上个月推高出口增速短期影响消退等因素,出口动能有所减弱是不争的事实——11月出口额环比增长1.0%,明显低于近10年平均6.7%的环比增幅。
订单抢出继续,多数仍在观望
美国大选结果落定带来的关税加征风险提升,以及12月起我国对光伏、锂电池等品类出口退税下降等因素,引发了市场的一系列反应。抢出订单是不少外贸企业11月以来采取的短期应对,12月这波抢出潮也在延续。
海关数据显示,11月我国对美国出口同比增长8.0%,增速与上月的8.1%基本相当,高于我国单月整体出口的增幅1.3个百分点。
常州闻琪车辆部件厂负责人张鹏12月初告诉第一财经,受明年关税加征等风险加剧影响,他们短期选择提前备货,中长期而言,“谁在当地有货谁就能更快地抢占市场”,因此他们也加快了扩建海外仓的动作。
在倪晓荣看来,美国新政府加征关税预期下,美国采购商囤货的效应引发的“抢出口”因素,叠加1月份美东码头罢工重启的风险,以及较早的中国农历新年假期,明年美线集运市场在短期内的确存在阶段性上涨行情,“美线运价预计下半月会有回落,但1月份会再次被推高”。
一家货运企业的负责人表示,美国加征关税对整个市场的影响存在一个并不短的周期。即使美国下一任总统按期于明年1月20日入主白宫后明确提出关税政策,到实际落地也需要3个月左右的时间,那么对于中企而言,出货周期也是足够的。因此,不少外贸制造企业还处于观望中,“真的要紧急抢出货,可能也会等他提出关税政策之后”。
倪晓荣提出,应理性客观看待加征关税对运价的影响,不宜过分夸大,还需考虑出口物流成本、海外仓储成本等具体市场因素。毕竟加征关税落地情况也存在不确定性。长远来看,影响运价的主要因素还是经济大环境和市场运力的供需平衡。近期拉美和欧洲航线需求仍维持不温不火态势,没有出现春节前较明显的出货高峰。由于船公司对于空班计划的管控,整体舱位仍较紧张,运价并无明显波动。
(本文来自第一财经)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