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是瑞士与中国建交75周年,作为中瑞文化和旅游年中的重要亮点,瑞士成为4月18日至26日第十五届北京国际电影节主宾国,这也是首个欧洲国家成为北影节的主宾国。在4月19日举行的主宾国新闻发布会上,瑞士电影代表团介绍了参与本届北影节的情况,以及深化中瑞影视交流的愿景。

瑞士电影人亮相第十五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开幕式
北京国际电影节组委会副秘书长边建在致辞时表示:“2025年恰逢世界电影诞生130周年、中国电影诞生120周年、北影节创办15周年的重要节点,我们诚挚欢迎瑞士电影产业代表团积极参与北影节各项活动,与中国同行展开深入交流与合作洽谈。”

北京国际电影节组委会副秘书长边建
著名瑞士导演文森特·佩雷斯和西里尔·舒布林分别受邀担任本届电影节“天坛奖”评委和“注目未来”单元国际评委。瑞士导演玛丽亚·布伦德尔执导的影片《弗里达的审判》入围主竞赛单元并角逐“天坛奖”。整个电影节期间,瑞士电影将以其独特的创意、创新和文化底蕴闪耀银屏。

《弗里达的审判》海报
苏黎世电影节副总监蕾塔·盖特格(Reta Guetg)介绍说,瑞士虽然是一个不大的国家,在电影节展上却是个不折不扣的“大国”。“任何类型的电影都可以在瑞士找到对应的节展和观众。洛迦诺电影节是瑞士举办的最早、最大的国际电影节,它位于意大利语区,今年就将迎来第78届;在法语区的纳沙泰尔,有致力于奇幻电影和相关流派的奇幻国际电影节,很多新媒体作品也会在那里出现;在德语区的Fantoche国际动画电影节则主打动画影视作品,同样在德语区的温特图尔国际短片电影节是瑞士最大的短片电影节。”
“瑞士的纪录片在全球享有盛誉,在尼永小镇的‘真实影像’国际纪录片电影节肯定是不容错过。此外,日内瓦国际电影节则以大胆著称,同时也会展现很多影视新技术。”谈及苏黎世电影节,蕾塔·盖特格表示去年该节刚刚度过20周年庆,“我们会把全世界最新的影片带到这里。去年,中国电影《家庭简史》在苏黎世电影节获得了重要奖项,林见捷导演亲临现场,同瑞士观众交流。今年入选北影节主竞赛单元‘天坛奖’的瑞士影片《弗里达的审判》,去年也是在苏黎世电影节上举行了全球首映。”
在蕾塔·盖特格看来,正如瑞士是一个多语种的国家,多元、多样化是瑞士电影的显著特点之一,在塑造国家身份认同方面也发挥了关键作用。其核心信念是:用关怀和创造力讲述精彩的故事,这比电影的规模更为重要,而这正是瑞士精神的体现。“今年年初,瑞士影片《狗的审判》在中国上映。希望未来能有更多的瑞士电影可以走进中国的院线,被中国观众看到。当影院的灯光暗下,电影开场,我们的心弦被轻轻地拨动,这正是电影永恒的魔力所在。”

主宾国新闻发布会上,瑞士电影代表团集体亮相。蕾塔·盖特格(右5),拉蒙·楚歇尔、西尔万·齐歇尔兄弟(左2、左1),萨宾·吉西格(左4)
本届北影节“瑞士电影周”将于4月20日盛大开幕,开幕影片为《烟囱里的麻雀》。其他五部瑞士电影佳作,包括新片《怒之风景》《人之初》和《勇敢者》,以及经典老片《乔纳2000年时将25岁》和《蝾螈》也将纷至沓来。

《烟囱里的麻雀》剧照
《烟囱里的麻雀》由瑞士电影导演拉蒙·楚歇尔(Ramon Zürcher)、西尔万·齐歇尔(Silvan Zürcher)联袂制作。该片也是这对孪生兄弟继电影《奇怪的猫咪》《女孩和蜘蛛》后,“动物三部曲”的终章。发布会上,哥哥拉蒙介绍说,自己负责编剧、导演和剪辑,弟弟西尔万则是制片人。“《烟囱里的麻雀》去年在洛迦诺电影节首映,我们也把它带到了平遥国际影展等节展。这部电影的故事发生在灿烂的夏日,却是部暗黑家庭向的剧情片。”
苏黎世艺术大学 ZHDK纪录片教授萨宾·吉西格(Sabine Gisiger)在发言时介绍说,得益于苏黎世艺术大学和洛桑艺术与设计大学等顶尖电影学院的支持、充裕的公共资金支持,以及该国电影推广机构SWISS FILMS的全球推广,瑞士电影在艺术自由与技术创新的交汇点上蓬勃发展。“自1998年起,这一成就每年在‘瑞士电影奖’上得到表彰。”
另据悉,得益于壮丽的自然风光,瑞士也吸引了众多国际影视作品前来取景拍摄。从007系列电影《女王密使》到《星球大战3》,再到中国影视剧《翻译官》和《遇见王沥川》,都曾在这里留下了足迹。近年来,瑞士电影在中国电影节上的影响力日益增强,包括在往届北影节上屡获认可。今年与北影节的合作不仅共庆瑞士电影取得的成就,更彰显了中瑞文化交流的日益深入。
4月18日至26日,瑞士将通过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电影放映、讲座、工作坊和专题讨论——亮相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电影学院和中央戏剧学院等知名院校。由导演、制片人、演员和学者、记者约20人组成的瑞士电影代表团,将与中国观众、院校师生及业内人士就瑞士纪录片制作、国际联合制作、短片创作及当代电影教育等话题展开深入交流。
附:北影节“瑞士电影周”排期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