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希腊神话中,克里特岛是众神之王宙斯的故乡。4月15日,“代达罗斯:希腊克里特岛的神话”特展在北京故宫博物院神武门展厅展出。展览通过希腊伊拉克利翁考古博物馆珍藏的172件(套)珍贵文物,讲述古希腊文明的重要源头——克里特岛青铜时代米诺斯文化。
“代达罗斯:希腊克里特岛的神话”特展,以古希腊神话流传的绝世巧匠“代达罗斯”为叙事线索,将神话故事与考古实证穿插结合,讲述古希腊文明的重要源头——克里特岛青铜时代米诺斯文化。此次展览由希腊文化部、希腊文物及文化遗产总局、希腊伊拉克利翁考古博物馆、故宫博物院联合主办。

古希腊时期克里特岛地理位置示意图,图源:故宫博物院
古希腊神话中,克里特岛是众神之王宙斯的故乡。他化身银蹄踏浪的白牛,引诱腓尼基公主欧罗巴至此,生下米诺斯、拉达曼提斯和萨尔珀冬。这片土地便随之有了代达罗斯修造迷宫、忒修斯杀牛除害的动人传说。
米诺斯文化是欧洲最早的青铜文明之一,以宏伟的宫殿建筑、精美的壁画、高度发达的海洋贸易体系、独特的文字系统闻名于世。展览主题“代达罗斯”是古希腊神话中代表匠艺与创造精神的重要人物,其建造迷宫、发明蜡翼的故事广为流传。

印有米诺斯头像和迷宫图案的四德拉克马银币,约公元前125年至公元前100年希腊化时期发现于克里特岛克诺索斯
伊拉克利翁考古博物馆是世界上重要的米诺斯文物收藏机构之一,此次展览为中国首个米诺斯文化专题特展,汇集该馆珍藏的172件(套)珍贵文物及1件现代复原展品,分设“神话”“迷宫”“青铜”“巧匠”“雕像”“远航”六个单元,系统呈现米诺斯文化在大约公元前3000年至公元前1100年间的辉煌成就。
展览在神武门展厅“重现”著名的克诺索斯王宫遗址,营造沉浸式观展氛围。观众可沿着“代达罗斯”的足迹,从传奇的神话故事,走进真实的考古世界,全方位感受米诺斯建筑、壁画、文字、青铜、彩陶、金饰、石器、印章及雕像艺术之美。

阿芙洛狄忒躯干大理石雕像,公元1世纪 罗马帝国时期发现于克里特岛圣尼古拉奥斯,希腊伊拉克利翁考古博物馆藏
展出的阿芙洛狄忒躯干大理石雕像的头部和肢体尽管已经残缺,但通过身体姿态可知它表现的是准备入浴的阿芙洛狄忒。阿芙洛狄忒是古希腊神话中掌管爱情、婚姻和生育的女神,也是美丽与美德的象征,在罗马时代亦受到崇拜。这种小雕像常在富裕家庭中供奉,也常作为嫁妆赠送给年轻女子,保佑并陪伴她们开启人生新篇章。

公牛头形绿泥石来通杯,公元前1500年至公元前1450年发现于克里特岛扎克罗斯的"神庙宝藏" ,希腊伊拉克利翁考古博物馆藏
这件公牛头形来通杯,以绿泥石雕刻而成。牛头面部的毛发刻画细腻,额头处可见螺形发旋。来通杯注水口位于后颈部和左侧牛角处,出水孔位于牛嘴。
"来通"( rhyton )一词源于希腊语,意为"流淌"。很多古代文明都把来通杯用作祭酒器,其最大特征是器身上有注液口和出液口。来通杯通常为圆锥形,亦有兽头形态。作为一种珍贵物品,兽头形来通杯常被克里特岛的统治者作为外交礼物赠送给他国。希腊大陆出土的牛头形来通杯和埃及第18王朝法老墓壁画上的来通杯图像,表明这种器物在克里特岛与地中海东部其他文明的交往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卡马雷斯风格带嘴储物陶缸,公元前1800年至公元前1700年发现于克里特岛斐斯托斯王宫,希腊伊拉克利翁考古博物馆藏
这件陶缸绘有代表水波的涡纹,具有典型的卡马雷斯风格。皮索斯是一种大型陶缸,通常用来储存粮食或液体如谷物、橄榄油和葡萄酒,有时亦用作葬器。皮索斯在整个地中海地区都有使用,在食物存储及航运中发挥重要作用。不同用途的储存容器在容量、便携性、易取程度和密封性方面存在明显差异,能够真实反映克里特岛青铜时代社会各阶层的储物行为。从发现地点来看,宫殿发现的存储容器最多,其次是非宫殿聚落的中心建筑和富人宅邸,普通家庭发现的数量最少。展厅结尾特别增设“海月同辉”篇章,展出故宫博物院藏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至商周时期的13件重要文物,同台展示人类早期文明的多元性与共通性。

青铜鹤嘴锄,公元前1700年至公元前1450年发现于克里特岛克诺索斯王宫的西北屋
这件球形大理石壶是工匠技艺与石材纹理的完美结合,极富装饰效果,它可能是克诺索斯王宫的生活日用品或王宫内部作坊的产品。

特殊王宫风格海洋生物纹陶瓶,公元前1500年至公元前1450年发现于克里特岛帕莱奥卡斯特龙,希腊伊拉克利翁考古博物馆藏
这件陶瓶是米诺斯文化晚期最具代表性的海洋风格陶器之一,也是米诺斯陶艺的集大成之作。瓶身两侧饰有巨大章鱼图案,以正面姿态刻画,其翻滚的触手覆盖了整个壶面。触手之间点缀着各类海洋元素,如海胆、海神螺以及带海草的小岩石。
海洋风格是特殊王宫风格的一支。海洋风格陶器往往设计优雅,装饰主题能够完美契合并凸显器物形态。最为精美的特殊王宫风格陶器很可能出自克诺索斯和克里特东部的宫廷作坊。

金印章戒指 公元前1500年至公元前1400年发现于克里特岛阿尔哈内斯的普尔尼墓地
金戒指的椭圆形戒面上刻有一幅崇拜圣树与圣石的场景。画面右侧一男性用力摇动一棵树木,左侧一位青年双膝跪地,紧抱一块长形石头。画面中央是一位身穿典型米诺斯褶裙的女祭司,在这场仪式中扮演主导角色。

女性陶像,公元前1650年至公元前1600年发现于克里特岛皮斯科凯法洛的卡特里尼亚山,希腊伊拉克利翁考古博物馆藏

《代达罗斯与伊卡洛斯》,洛安东尼·凡·代克创作于1615年至1625年
展览以油画《代达罗斯与伊卡洛斯》作为尾声。勇于突破极限的代达罗斯不愧是人类探索飞行的先驱,却不幸为他的致命绝技付出惨重代价,其子伊卡洛斯的折翼悲剧似乎隐喻了无数逐梦问天之士的挫折和牺牲,也启示人类在大自然面前务必遵循规律,量力而行。古希腊罗马观念中,世人常常在诸神与宿命面前孱弱无力,任由摆布,但直面命运的勇气和敢于反抗的精神不可或缺,值得颂扬。罗马诗人奥维德将代达罗斯丧子的悲剧归因于他谋杀外甥遭到的报复,虽意在讽刺,却字里行间对人造翅膀的精巧和父子二人的勇敢表露钦敬之情。
自传说的代达罗斯以来,这种挑战命运、征服自然的欲望和精神流芳百世,浸入到古希腊人的血脉里,反映到古希腊人的行动上。他们对自然规律、科学技术的兴趣、研究和探索绵延不断,成就非凡。朴素的唯物主义哲学、天文学、地理学、几何学在古希腊得到长足发展,为开拓未知领域铺设道路,为后代科技进步奠定根基。代达罗斯,便是那探索发现的精神所在。
此次展览是故宫博物院策展人与伊拉克利翁考古博物馆策展人基于友好平等合作,运用新博物馆学策展理念共同创造的馆际交流成果,开启了故宫博物院策划引进海外展览的新范式。
展览开幕式上,故宫博物院院长王旭东表示,此次展览标志着中希两国文化交流迈入新境界。故宫博物院与希腊文化部已达成战略合作意向,未来将在展览展示、文物保护、学术研究、数字传播等领域深化协作。他期待以此次展览为契机,在古希腊的匠心智慧与紫禁城的营造哲学之间,在米诺斯人的航海精神与郑和下西洋的开拓气魄之间,构建起更具深度的文明对话机制,让文化遗产在当代焕发勃勃生机。
希腊文化部部长莉娜·门佐尼谈到,作为世界文明的两大支柱,希中两国都拥有辉煌的历史,在哲学、艺术、科学及技术领域都曾取得非凡成就,两大文明都以对知识的不懈追求、探索精神,以及对推动创新创造才能的高度赞赏而著称。两国对双方古老传统的相互尊重与深切认同,使得此次文化对话意义非凡。
希腊驻华大使卡尔佩里斯致辞表示,希腊驻华使馆高度重视向中国引进独具特色的展览,近年来中国观众已分别在上海、长沙、南京、北京等地,领略过希腊具有代表性的考古文物展,累计数十万人参观了希腊史前及历史长河中不同时期的文明,未来将在更多城市陆续举办巡展。通过展现这些经典且闻名世界的文物,激发跨越国界的文化共鸣,通过文化的力量拉近两国人民心灵的距离。
据悉,作为故宫博物院百年华诞的重要展览之一,展览期间将同步推出系列学术讲座与教育活动,进一步激发公众对古代文明的理解与兴趣,推动中希两国在文化遗产保护、学术研究等领域的交流合作,持续拓展国际文化交流新空间,开启文明对话的新篇章。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