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纪上半叶的东亚文化版图上,吴昌硕(1844-1927)、钱瘦铁(1897-1967)、桥本关雪(1883-1945)构成了艺术史上一个极具研究价值的三角交往范式。有着明显师承关系的三位艺术家以金石书画为媒介,在中日艺术长河上架起了一座跨越时空的文化长廊。澎湃新闻获悉,湖州市美术馆近日新呈现的“郁勃纵横——吴昌硕、钱瘦铁、桥本关雪艺术传承展”,正是对这段艺术史的回眸,也钩沉出不少中日艺术交流的佳话。

展出现场
作为海派金石书画艺术体系的集大成者,吴昌硕以“诗书画印”四绝重构文人画传统;其弟子钱瘦铁在继承师法基础上,通过跨国艺术实践实现传统大写意语汇的现代转化;而日本关西画坛领袖桥本关雪,则以“逆输入”方式将中国文人画精神融入日本南画革新运动。三人所构建的跨区域交往网络,超越了简单的技法传播,形成了文化基因的跨区域重组,值得重新审视:吴昌硕作为文化辐射的原点,通过师徒授受、作品题鉴形成跨区域艺术交流的核心;钱瘦铁扮演了双向流动的驿站角色,通过与日本画坛展开的持续对话,传播中国文化的同时也吸纳了日本艺术的营养;桥本关雪则将外来基因转化为日本文化的新肌理,完成了从形式借鉴到观念共鸣的升华。多层次的互动模式,揭示了只有建立微观的人际网络与宏观的价值共识,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文化共生。艺术交流从来不是单向输出,而是不同文化通过碰撞所产生的思想火花所致。
1916 年,钱瘦铁从苏州到上海谋生,加入以吴昌硕为首的海上题襟馆书画会,在郑文焯引荐下,钱氏又拜吴昌硕为师。吴昌硕担任西泠印社第一代社长时,钱瘦铁也是其中的社员。钱瘦铁后任上海美专教授,将传统的师徒授受方式变为非成熟现代艺术教育的课堂教学方式,实现了艺术教育方式上的阶段性切换。

1927年在西泠印社“汉三老石室”前留影,自左至右:钱瘦铁、吴藏龛、吴昌硕、韩秀(钱夫人)

展出现场
吴昌硕以老子“强其骨”的哲学理念重构文人绘画的艺术观念,而钱瘦铁则通过“强行者有志”印文实现从形似到气格的观念转化。绘画上,钱瘦铁追随吴昌硕“苦铁画气不画形” 5的艺术观念,在继承吴昌硕雄浑恣肆艺术风格的基础上,大胆创新,融入自身对艺术的理解,形成独具特色的自我风貌。钱氏这种最追求艺术本质,师古而不泥古的艺术追求,与吴昌硕“古昔以上谁所宗” 6的质问遥相应和。钱瘦铁山水、花鸟均以石涛为宗,放笔直抒胸臆,毫无矫揉造作之态。因此可以说,钱瘦铁作为吴昌硕弟子,更多的还是接受了吴氏的艺术观念,遗貌取神,是深得吴昌硕艺术真谛者之一。

桥本关雪
吴昌硕、钱瘦铁、桥本关雪三人所构建的跨区域交往网络,不仅催生了传统金石书画的现代转型,更重塑了东亚艺术明显的地缘格局,其启示在于:文化传播的有效性,往往取决于微观人际网络与宏观艺术观念的共振强度。文化基因的重组,也往往是取决于辐射—流动—转化等多层传播结构的构建基础和流动范围。艺术们通过艺术作品、雅集活动、集中展览、登门请教、现场交流等多种交流方式,相互输出、输进的同时,不但增进了不同区域艺术家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启发,而且促进了艺术的传播与发展,为不同背景文化的交流与繁荣作出了贡献。同时也对当代艺术家在中西文化交流中不断探索创新,促进不同文化背景下艺术的融合、发展和演变,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此次展览将在湖州市美术馆一楼展厅从3月底展出至6月29日。

展出现场



展出现场

展出现场

展出现场的老照片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