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的一周,美欧跨大西洋伙伴关系成为了全球关注的焦点。特朗普政府就乌克兰问题所持的立场、与俄罗斯的接触以及对欧洲国家内政的置喙,进一步凸显了美欧间的分歧与矛盾。
慕安会主席克里斯托夫·霍伊斯根在慕安会闭幕式上表示,美国副总统万斯发表讲话后,“我们不得不担心我们的共同价值基础不再稳固”,“欧洲不是可有可无”。
而与此同时,欧洲方面近期的涉华表态似乎让外界看到其对华关系的调门有所变化。美国政治新闻网欧洲版(Politico.eu)刊文写道,“面对美国总统特朗普的‘美国优先’议程,欧盟无意祈求优待”,“欧盟意在告诉特朗普治下的美国——我们有其他选择”。
对此,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欧洲研究所执行所长、研究员陈旸认为“言之尚早”。他向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表示,“欧洲可能希望通过利用中美关系或中国市场的潜力来增加其与美国博弈的筹码,但这并不一定直接转化为中欧关系的实质性改善。”
复旦大学中欧关系研究中心主任、上海欧洲学会副秘书长简军波则向澎湃新闻强调,考虑到来自美国的关税压力,或为中欧在经贸领域创造更多合作空间,但欧洲近期涉华表态的两面性不能忽视。
欧盟或寻求扩大与中方贸易合作
今年以来,中欧保持着持续的交往互动。据新华社报道,1月14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应约同欧洲理事会主席科斯塔通电话。1月19日至24日,应瑞士、荷兰政府邀请,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丁薛祥访问瑞士、荷兰,推动自贸协定升级谈判,深化绿色科技与供应链合作。这都为2025年中欧高层交往奠定了“开门红”。
2月1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在出席慕尼黑安全会议期间,应约会见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卡拉斯。慕安会期间,王毅还与其他欧洲国家领导人及政要会见、会谈。
当中方官员到访欧洲时,欧盟对外行动署亚太总司长科旺斯特伦也率团访问中国。据中联部网站消息,2月12日,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部长刘建超在北京会见科旺斯特伦。科旺斯特伦表示,欧中之间存在差异,但在广泛领域可进行合作,实现互利共赢。欧中都维护自由贸易,欧方愿同中方通过对话磋商妥善处理经贸分歧。
在美欧关系因特朗普重返白宫而面临经贸与安全双重压力的背景下,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近期多次释放缓和姿态,强调借中欧建交50周年契机深化合作,重新平衡中欧关系。
2月4日,冯德莱恩在“欧盟大使会议”上表示,欧盟将继续在对华经贸关系中“去风险”,但双方仍有建设性接触的空间,寻找符合双方共同利益的解决方案,甚至达成能够扩大贸易和投资关系的协议。
据欧盟统计局的数据,2024年欧盟与美国的货物贸易总额达9759亿欧元。其中,欧盟录得3330亿欧元的货物贸易顺差。2023年中欧双边贸易额则为7400亿欧元。
简军波分析表示,为了应对来自美国的关税压力,欧盟需要寻找新的市场以弥补潜在的贸易损失,而中国市场则成为一个可能的选择。“中欧在反对贸易保护主义方面有共同的立场,双方均有意愿推动贸易增长,存在潜在的合作空间。”
香港《南华早报》刊文称,欧盟在为与美国的摩擦做准备之际,正调整对华立场和态度,“冯德莱恩在‘高度竞争与高度交易化的地缘政治时代’对与北京加强关系持开放态度”。
更早些时候,在丁薛祥访问欧洲的同一时间段,冯德莱恩1月21日在达沃斯论坛上14次提及中国,虽沿用“市场扭曲”等强硬措辞,但更突出“互利共赢”基调,并强调中欧双方在绿色能源合作的潜力。另有媒体注意到,冯德莱恩在此次演讲中仅提及美国1次。
美国政治新闻网欧洲版(Politico.eu)1月21日刊文写道,“面对美国总统特朗普的‘美国优先’议程,欧盟无意祈求优待”。冯德莱恩为欧盟经济发展描绘了一个乐观的愿景,重点提及中国、印度、南美和非洲,“意在告诉特朗普治下的美国——我们有其他选择”。
冯德莱恩和欧委会层面的积极表态,有望为双方产业界注入深化经贸合作的信心。作为多边贸易体制的共同维护者,中欧已形成强大的经济共生关系。据央视新闻报道,1月21日,商务部召开欧洲企业圆桌会。与会欧方代表均表示,反对与中国脱钩断链,愿长期深耕中国市场共享发展机遇。数据显示,2024年中欧贸易额为7858亿美元,双向投资存量达2600亿美元。
在安全战略层面,简军波表示,特朗普政府在俄乌冲突和格陵兰岛等问题上对欧洲施压,迫使欧洲的自我防卫需求急剧上升。“当欧洲集中精力应对自身安全挑战时,对外战略的动力和能力下降,针对中国的挑衅行为也可能随之减少。”
专家:“不要夸大近期欧方涉华表态”
从冯德莱恩及欧委会近期释放的信息看,正试图为中欧关系注入更多务实因素。但同时,在所谓的“竞争”层面,欧盟依然没能摆脱矛盾心态。受访专家认为,欧盟此番“示好”更多是应对美国的权宜之计,不排除若特朗普政策软化,欧盟对华态度再生变数的可能性。
简军波特别指出,从经济层面来看,欧洲目前的表态既是一种策略,也是对现实的回应。由于美国加征关税导致欧美经贸可能发生重大变化,欧洲或不得不寻求与中国更深入的经贸合作。“这种调整是基于现实的需要,但并非一种战略性和长期性的根本性转变。”
据路透社报道,当地时间18日,美国总统特朗普表示,将对进口汽车征收25%左右关税。德国工商大会外贸主管沃尔克·特雷尔称,特朗普提到的对进口汽车征收关税措施,将给德国汽车行业造成严重破坏。“美国和欧盟之间的关税升级将带来严重后果。保护主义不是解决办法,反而会阻碍大西洋两岸的经济增长。”
另据新华社报道,此前一天,欧盟委员会负责贸易和经济安全等事务的委员马罗什·谢夫乔维奇17日前往华盛顿与美方会谈,以应对一触即发的美欧贸易战。欧盟正重新评估对美战略,动用一切可用工具来维护自身经济利益。
此前,美国总统特朗普13日签署备忘录,要求相关部门确定与每个外国贸易伙伴的“对等关税”。据法新社14日报道,欧盟委员会当天发表声明称,该机构将特朗普提出的“对等关税”贸易政策视为“朝错误方向迈出的一步”,欧盟将对不合理的贸易壁垒作出“坚决、迅速”的反应。
陈旸也认为,“欧洲可能希望通过利用中美关系或中国市场的潜力来增加其与美国博弈的筹码”,“但这是否直接转化为中欧关系向好,还需谨慎看待”。
简军波进一步指出,事实上欧洲目前面临诸多困境,尤其在安全领域仍高度依赖美国。“在此背景下,不排除欧洲为了获得美国承诺,而在对华政策上顺应美国诉求的可能性。”
同时,陈旸补充分析道,欧洲在面对美国压力时,可能会更加重视与第三方国家的合作,而合作对象不仅限于中国,也包括印度、日本等其他国家。
值得一提的是,据Politico.eu报道,新一届欧委会内阁的首访目的地即为印度。欧委会贸易委员谢夫乔维奇表示,冯德莱恩将率领她的整个欧盟委员会内阁团队于二月下旬访问印度,目的是建立新的战略伙伴关系并推进自由贸易协定谈判。
陈旸强调,需冷静审视欧方“建设性接触”提法的实质内涵。“中欧长期保持互动,所谓‘建设性’不代表否定过往接触。我们更应关注实际行动——比如,是否推动中欧双边投资协定的签署、建立制度化的贸易争端解决机制等。具体行动比外交辞令更值得观察,听其言,观其行”。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