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15日,“我们的城市 我们的相册”主题摄影展分享会“上海相册-生长的城市”在上海通志馆举行。展览策展人姜纬、摄影师陈宇辰、作家于是和沈大成以及澎湃新闻记者吴栋共同探讨了由摄影与文学的互动创作和塑造的上海城市记忆。讲座活动由姜纬主持。

2025年2月15日,“我们的城市 我们的相册”主题摄影展分享会“上海相册-生长的城市”举行。从左至右依次为展览策展人姜纬、摄影师陈宇辰、作家沈大成、作家于是以及澎湃新闻记者吴栋。吕正 图
姜纬首先介绍了本次展览的缘起:它源自澎湃新闻与《萌芽》杂志社于2020年共同发起的项目《上海相册》,采用“盲写”的方法邀请摄影师与作家共同关注上海这座城市。“这种方法相当于开盲盒,避免先入为主和惯性思维,是一个有趣的有意义的文化实践。”姜纬形容道。截至2024年,《上海相册》已举办了4季,共有62位摄影家与49位作家参与其中。
参与《上海相册》第二季的摄影师陈宇辰接着放映并讲述了自己的作品。在红与蓝的色调里,陈宇辰镜头下的上海融合了魔幻与烟火气,其中有些场景已经不复存在。“我不想从一个平常看城市的角度去观察这个城市。”他说起这些拍摄探索的出发点。在这个过程中,陈宇辰和他的小伙伴穿梭于日光夜色间。一张照片里,他在晚上来到世博公园,和小伙伴一起和一架废弃的飞机合影,地平线的光仿佛带人穿越到了另一个平行世界;另一张照片里,他在北外滩的一处楼顶找到了一个“缝隙”,这条“缝隙”将上海都市“四件套”尽皆纳入,画面下方,两个手持“荧光棒”的人就好像星球大战里挥舞光剑的角色。他把这一系列照片命名为《上海20XX》,“我希望无论是过去,还是今后,都可以持续地去拍摄这座城市。”陈宇辰说。

《上海20XX》系列之一。陈宇辰 作品

《上海20XX》系列之一。陈宇辰 作品

《上海20XX》系列之一。陈宇辰 作品

《上海20XX》系列之一。陈宇辰 作品
看完陈宇辰的照片,姜纬提到,在上海,总有一些新的摄影师会创作一些新的作品,不断地把这座城市的魅力化作新的视觉经验,传递给观众。他提到《上海相册》中为陈宇辰这组照片写作的作家于是所写下的《他世界》,里面的一句话:“光的生魅,总在夜里。”让他颇有感触。作家于是玩笑般地说道,“当拿到这些照片时,觉得它们应该是自己拍的才对。”于是说,自己从小就是喜欢赖床的那种人,所以,夜间是她出门行动的时刻。“我觉得白天的城市是单纯事物型的,而晚上,不管是延安路高架的灯光,陆家嘴的灯光,还是河岸的灯光,都有自己的特色,它们勾勒出了城市的形象,也是城市设计的一部分。特别是有时在雨和雾中,有一种画一样的姿态。”于是说,当自己看到这些照片的时候,第一感觉很熟悉;第二想要知道这个角度是哪里拍的;第三点则是一些看起来很危险的拍摄是怎么做到的?对此,陈宇辰现场做了一些解答,(如下图)如借位拍摄等。

其中一张照片里,一个人坐在半空,让人捏一把冷汗。陈宇辰说,这张照片是借位拍摄,实际并不危险。陈宇辰 作品

《上海20XX》系列之一。陈宇辰 作品

《上海20XX》系列之一。陈宇辰 作品
对于是而言,《上海相册》的图文互动“盲写”创作是十分自由的。“写作的过程其实就是思考的过程,它是漫长又跳跃的。”于是说,“有一部分人喜欢的是上海老故事。但像我这样上海第二代小孩并不熟悉这些,我反而对城市建设后具有未来感的东西更有契合感,喜欢去写幻觉的那一部分。这层幻觉一部分来源于科技,来源于光,另一点则是从光的角度渐渐转移到的城市和人的关系。”

2025年2月15日,“上海相册-生长的城市”分享会上,作家沈大成正在分享。吕正 图
“在广角和长焦两端的镜头,在傍晚和夜间的光线以及照片制作赋予了照片幻觉。”吴栋谈及了陈宇辰照片的特点,并且提起这场分享会里展示的另一位摄影师——英国人安东尼·里德的作品。在他看来,这三十多年上海的不断变化吸引了一代又一代摄影师的持续关注,“从像陆元敏、许海峰镜头里对于经典上世纪90年代上海大改造前的描绘,到类似安东尼·里德(Anthony Reed)这样来自西方的摄影师受到纳达夫·坎德(Nadav Kander)等摄影师风格影响,对于半新半旧上海乃至中国的关注;再到陈宇辰这些年轻人借用多样化的工具呈现的兼具现实和幻象的城市魅影。他们的作品也塑造了人们对于这座城市的视觉记忆。”吴栋说。姜纬与吴栋之后聊起了里德所拍的上海。两人同时提到,里德的作品里比较少出现符号化的建筑,并且相比陈宇辰,里德的照片更冷静疏离。

安东尼·里德作品

安东尼·里德作品

安东尼·里德作品
作为里德照片所对应的作家,沈大成讲述了她看到照片的感觉。她首先觉得,里德的照片很诚实,没用许多修辞手法去描绘我们所看到的东西。“他的照片多为夜景,夜是一天的结束,又是第二天故事的开始,而且照片里的场景没有什么人。”沈大成在播放到一张高架桥的照片时停住,说,“我的故事就是从这张照片(上图)开始的。”在名为《我与阿鲁克》的文章里,沈大成虚构了一个未来城市和人类都已经消失的时代的故事。故事开端,两台拆旧机器人在晚上领了一个任务,要拆除一个陈旧的地块。它们一个残忍暴力,另一个则对人类文明比较友好,两(机器)人在亮出自己腹部的立交桥下开始了行动。“我有时想,城市并非坚不可摧,它里面也有一些伤心的地方。”沈大成提起陈宇辰在分享中说到的“有些地方已经不复存在”,说自己在现实里很多东西都不敢做,但写作的时候可以“轻易剥夺或是摧毁些什么”。在她看来,“《上海相册》既是对我们真实生活的反应,同时也是一种想象,而想象那些不好的事情其实是为了不希望它发生,希望人们引以为戒,不要使我们的城市受到如文章里描述的那种伤害。”

安东尼·里德作品

安东尼·里德作品

安东尼·里德作品
观众提问环节,一位观众问嘉宾AI对摄影师和作家创作的影响。陈宇辰认为,AI是一个工具。“AI可以5秒生成一张完美的照片,它给了你一个结果,但自己更接近把经历和过程记录下来。所以两者不大一样。”于是说,她会和AI讨论很多问题,和它多玩玩。“这种‘人跟非人’‘硅基和碳基’的结合已经也一定会延伸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去。不管态度怎样,它早已发生了。”

2025年2月15日,“上海相册-生长的城市”分享会尾声的观众提问。吕正 图

2025年2月15日,“上海相册-生长的城市”分享会结束后,策展人姜纬为观众导览。
分享会结束后,姜纬为到场观众做了导览。本次展览将持续到2025年2月28日。
展览信息
展览时间:2024年11月20日—2025年2月28日
展览地点:上海通志展示馆,上海市浦东新区合欢路300号上海图书馆东馆4楼
展览摄影师:郭博、金石声、郑知渊、徐昕、席子、朱锋、安东尼·里德、陈宇辰、陆元敏、崔益军、王骅、支抗、许海峰、朱钟华、侯剑华、严怿波、徐杰、岛尾伸三&潮田登久子、吴建平、管一明、丁晓文、吴建斌、郑宪章、周明、周平浪、马良
展览文字作者:项斯微、路明、负二、于是、陈心怡、王若虚、沈大成、陆茵茵、王莫之、吴栋、钱佳楠、生茶、徐佳和、btr、金莹、毛豆子、云讷、胡建君、顾晨曦、王占黑、三三、指间沙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