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人工智能之父”艾伦·图灵(Alan Turing)首次提出“机器思维”概念,并通过图灵测试为人类树立了在人工智能领域奋斗的里程碑目标,人工智能就此起源。
进入21世纪,人机对话系统在算力增长和数据量扩张的刺激下,取得了飞跃式进步。这些进步不仅体现在技术成熟度上,更深刻地改变了人与机器交互的方式,赋能行业发展,也让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全面拥抱人工智能。

苏州市“人工智能+”创新发展推进大会现场 图片来源:苏州新闻
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注意到,一向低调的“最强地级市”苏州,已经悄然吹响“人工智能+”发展的“冲锋号”。
2月14日举行的2025年苏州市“人工智能+”创新发展推进大会暨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深度行(苏州站)活动上,苏州发布了高水平建设“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的若干措施,推出支持核心技术攻关、支持大模型创新应用等14条政策,单项支持最高可达1亿元,激发企业动力、市场活力、产业潜力。
同时,苏州还出台了支持人工智能领域人才发展的若干措施,对顶尖人才给予最高1亿元项目资助和最高1000万元购房补贴。
这座以智能制造著称的开放高地,如何狠狠“AI”?
持续深耕,厚植土壤
人工智能是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但人工智能的成长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苏州对于人工智能的投入,多年前就已开始。
2007年,即将取得英国剑桥大学硕士学位的高始兴,与同学在英国合伙创立了一家叫“思必驰”的公司,专门为教育领域提供语音技术服务。次年,苏州工业园区的招商团队赴剑桥大学招才引智,和思必驰进行了接触。经过深思熟虑,思必驰最终归国落地苏州,成为苏州工业园区最早引进的人工智能企业之一。
近年来,思必驰在车载、家居、消费电子等语音人机互动领域深耕,连克技术难关,例如通过垂直领域大模型,思必驰已经与全球60家知名汽车品牌建立了合作。近5年营收复合增长率超50%,思必驰如今已成为国际上极少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中英文综合语音技术的公司之一。
思必驰所在的苏州国际科技园(SISPARK)是苏州工业园区开发建设最早的科技载体,也是苏州工业园区发展人工智能产业的核心载体,成立于2000年,而国家层面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2017年才出台。
虽然当时苏州并未明确使用“人工智能”概念,但苏州已经先行先试,着手构建数字产业基础设施,为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埋下伏笔。
成立之后,苏州国际科技园走出了21家上市企业、4家全球独角兽企业、3家中国独角兽企业,引进了4家“国字号”科研院所,不仅有大批优秀的本土创业企业,也汇聚了多所全球500强的研发机构和创新中心。

苏州工业园区 图片来源:微信公众号“苏州工业园区发布”
2018年,Momenta还是一家创业中企业。团队成员来自清华大学、商汤科技、微软亚洲研究院等机构,集合了一批在人工智能深度学习领域颇有研究的人才。
这一年,Momenta将总部从北京搬到了苏州,跳出研究层面,开始推动自动驾驶感知等核心技术的产品化。
如今的Momenta,也已经成了江苏省独角兽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业务覆盖上汽、通用、丰田、比亚迪等国内外顶级车企,与全球销量前十车企中近七成达成合作,并且已经通过上市备案程序。Momenta所在的苏州高铁新城,也就是从2018年开始重点布局了数字金融、智能车联网、工业互联网、先进材料、区块链、生物医药六大新经济产业。其中,智能车联网与Momenta专注的自动驾驶领域可谓一拍即合。

苏州高铁新城 图片来源:微信公众号“苏州发布”
与苏州一拍即合的还有百图生科。该公司副总经理甄鹏告诉澎湃新闻,今年以前,很多城市对“AI+生物医药”这个交叉领域的认知还不多,没有重点进行布局,而是主要关注生物医药或者人工智能等领域。
但苏州不一样。2021年,百图生科首个研发中心在苏州工业园区落地时,苏州当地就已经知道“ITBT”是何意,用来干什么。甄鹏解释称,“IT”指代信息科技,“BT”指代生物科技,是和新药研发相关的生物技术。“ITBT”是在人工智能、大数据之上延伸出来的一个新概念,当时的苏州工业园区就已经有ITBT融合创新中心,上下游生物医药企业云集,是最适合做“AI+生物医药”研发的地方。
持续多年的深耕,让苏州在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方面,积累了雄厚的产业基础、广阔的赋能空间、丰富的创新资源、完善的产业政策。
苏州发展人工智能的一大优势,在于其深厚的制造业土壤。
苏州是国内工业规模最大、配套能力最强、垂直整合水平最高的城市之一,聚集了16万家工业企业,拥有广泛的工业体系,有35个大类、172个中类、513个小类,拥有六大国家制造业集群。2024年,苏州规上工业总产值达4.68万亿元。
真金白银,精准扶持
2月14日,在2025年苏州市“人工智能+”创新发展推进大会上,苏州又拿出了一批实质性的资金支持政策,明确对人工智能创新单项支持最高可达1亿元,以激发企业动力、市场活力和产业潜力。
把钱花在刀刃上,用“真金白银”式的精准政策扶持产业,苏州一向很舍得。
思必驰董秘、CMO(首席营销官)龙梦竹告诉澎湃新闻,得益于苏州友好的落地政策、扶持政策和人才政策,思必驰在人工智能产品自主研发上走得格外自信。与众多AI公司侧重定制化业务不同,思必驰更侧重可规模化生产的标准产品,通过核心研发技术在市场取胜,这是作为“老牌”AI企业,经历行业潮起潮涌之后的自信。
关于精准政策扶持这个问题,甄鹏的回答更直白。“苏州设立了60亿元的人工智能战新基金和100亿元的生物医药专项基金,为AI大模型赋能生物医药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支持和资源保障,百图生科在政策、资金、场地和人才等各个方面得到了苏州市政府和苏州工业园区全方位的大力支持和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甄鹏说。
目前,百图生科苏州研发中心可以实现数十亿级别的蛋白质互作实验,以及数万次的蛋白质表达、纯化和性质测定等实验。这些实验与大规模计算模型形成“干湿实验闭环”,显著提升了药物研发效率。
通过AI技术与生物技术的深度融合,百图生科在蛋白质结构预测、抗体设计等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推动了创新药物管线的研发和对外合作。

2025年苏州市“人工智能+”创新发展推进大会现场 图片来源:苏州新闻
发力全球,未来已来
苏州人工智能产业发展,颇具想象空间。
比如,扫地机器人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家庭、商场、医院等多个领域。但人形扫地机器人从技术成熟度、量产可行性及市场普及度考量,目前距离实现高度智能化、真正走进千家万户尚需时日。
在苏州,追觅科技全球首创仿生多关节机械手扫地机器人,为行业展示了具身智能发展的新可能。针对搭载机械手后对扫地机器人轻薄且高扭矩电机的迫切需求,以及供应链难以满足的困境,追觅成功自研出厚度仅为18mm的超薄关节电机模组。这一创新成果不仅打破了市场上同等扭矩电机平均26mm的尺寸瓶颈,更为扫地机器人乃至更多品类的创新应用开辟了一条更具想象力的发展路径。
在国际市场,百图生科在药物研发、生物制造、医疗健康等领域已经实现了200余个任务模型的SOTA(state-of-the-art)的表现,服务了全球400余家用户,签约订单潜在价值近20亿美元,在AI全新蛋白设计、AI靶点发现、AI酶设计等领域取得了众多突破性的成果。
还有思必驰,2023年就与梅赛德斯-奔驰达成合作,提供“云+端”完整语音解决方案。全球首个汽车语音交互ITU(国际电信联盟)国际标准也由思必驰主导,这也是该领域中,首个由中国公司牵头制定的新一代汽车语音交互国际标准。
从制造基因中走出的苏州人工智能企业,正在突破想象,链接全球。
本次推进大会上,还发布了苏州市级培育人工智能大模型100个、苏州市“人工智能+”典型场景案例15个、苏州市首批行业高质量数据集30个、苏州市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实验室26个、苏州AI青年创业园20个、苏州市人工智能重点企业30家、苏州市人工智能创新联合体10家。

苏州市人工智能创新联合体 图片来源:微信公众号“苏州市人工智能行业协会”
苏州市委副书记、市长吴庆文在本次推进大会上表示,作为经济大市、工业大市,苏州紧抓人工智能重大机遇,充分发挥产业规模大、应用场景多、创新动力强的优势,正在推动AI赋能千行百业、走进千家万户。“我们热切期盼能与各方面加强交流合作,深化产业链供应链对接,推动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我们诚挚邀请更多科学家、企业家、梦想家选择苏州,推动更多人工智能头部企业、优质项目、高端人才落地苏州,携手建设‘百模千景万算‘的‘人工智能+’城市。”吴庆文说。
依托深厚的制造业根基,以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苏州正在加速跑。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