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开年的首场大型招聘会上,“生育友好岗”的出现吸引了多方注意。
“人口增长是我们最大的生产力,也是我们的未来。”谈及上海“生育友好岗”工作的推进,上海市就业促进中心主任周国良这样感叹。2月14日,由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等9部门联合举办的“乐业上海优+”行动——2025年上海市春季促进就业综合型大型招聘会在上海体育馆举行。该招聘会聚焦“3+2”重点产业及广大就业群体需求,是2025年“乐业上海优+”行动首场全市性大型招聘会,全市各区均设立分会场,以“1+15”市区联动方式举办,共有超过1000家企业参加,提供超2.6万个招聘岗位。
一场招聘会,既有选才,也是托底,应届毕业生、宝妈、寻找工作机会的中年人甚至老年人等来往穿梭,人流如织。上海市人社局介绍,招聘会主会场当日参会单位500家,提供超1.4万个招聘岗位,共计收到简历1.3万份,达成初步意向4100人,现场职业指导和政策咨询超过600人。在主会场中,11家“生育友好岗”用人单位共提供350个岗位,如工会管理、产品设计、网络主播、外语翻译等。
![](https://imgpai.thepaper.cn/newpai/image/1739579414742_k56Yw5_173957944648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1024)
2月14日,“乐业上海优+”行动——2025年上海市春季促进就业综合型大型招聘会在上海体育馆举行。本文图片均为 澎湃新闻记者 邹佳雯 摄
市人社局:今年将制定出台实施产假社保补贴政策
2月14日,坐落于“生育友好岗”专区的上海水产集团有限公司人事专员王先生告诉记者,他们此次拿出的“工会管理岗”即生育友好岗,全职招聘,提供五险一金。该岗位的工作时间和内容较为灵活,工作的时段性比较强,可以方便家长更好地照顾12周岁以下的儿童。当日,也有宝妈带着孩子前来咨询该岗位,着重询问了工作时长、工作环境、工作地点等情况。“去年‘生育友好岗’政策出台后,我们根据公司实际,结合工作内容和生育友好岗的特点,进行了试点推广工作,设立了这个岗位。”王先生介绍,根据试点的具体效果还会调整岗位的内容等,目前刚刚开始招聘,还未有相应人员入职。
![](https://imgpai.thepaper.cn/newpai/image/1739579416136_4WkYZF_173957944653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1024)
“生育友好岗”专区,有市民在了解情况。
当前,上海市正在构建生育友好型社会。2024年底,上海市人社局、市总工会、市妇联携手开展“生育友好岗”就业模式试点工作,不少用人单位积极担当作为,通过弹性安排工作时间、设置育儿设施等营造生育友好工作环境的系列举措,帮助更多劳动者平衡家庭和工作关系。
在2月14日招聘会的启动仪式上,12家企业代表获授“生育友好岗”用人单位。“其实整个上海的生育友好岗位远不止这些,可能在政府没有发文前,有的企业已经在做这样的尝试了,这一次政府也是希望进一步引导企业关注生育友好(这个点),也希望越来越多的企业能够把一些岗位提供出来,作为生育友好的岗位。”上海市就业促进中心主任周国良告诉澎湃新闻记者。
上海市人社局介绍,2025年以来,市人社部门已建立统一的“生育友好岗”用人单位名单,将70余家吸纳就业多、社会影响好的“生育友好岗”用人单位纳入本市重点企业用工服务保障名单,落实“一企一策”服务,督促用人单位严格落实对女职工产假、生育奖励假、陪产假、育儿假等生育假期的特殊劳动保护。同时,在市区两级人社部门组织的各类招聘会上,陆续开辟了“生育友好岗”专区,推出了视频剪辑制作、产品设计、网络主播、外语翻译、销售等上班时间较为弹性、工作方式比较灵活的岗位,企业和求职者反响总体良好。
上海市人社局介绍,今年还将制定出台实施产假社保补贴政策,共担生育女性用工成本,提升女性劳动参与率,进一步稳定生育女性就业。
求职者:有好的政策,要抓住
在招聘主会场,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养老护理、家政服务等“3+2重点行业”的单位约120家,占四分之一;专精特新及“小巨人”企业占四分之一。同时,本次招聘会主会场中可招应届高校毕业生的单位占比20.79%,可招残疾人的单位占比4.78%。
![](https://imgpai.thepaper.cn/newpai/image/1739579417349_55ZHyp_173957944643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1024)
职业指导咨询区排起长队
记者注意到,现场还设有职业指导咨询区,排队者众。市民周先生告诉记者,他正在考虑从建筑行业转行,在和职业指导专家沟通十多分钟后,他进一步明确了自己面试时要展示的亮点。当日,12位本市职业指导专家现场提供个性化职业规划和就业能力提升建议,还有4位就业政策专家联袂为广大应聘者提供就业创业、权益保障等方面政策的宣传解读和咨询答疑服务。
澎湃新闻记者在现场随机采访发现,找工作的群体中,不少是应届毕业生。来自上海电机学院的杜尤杰进场半小时便投出五六份简历。在来招聘会前,他细细浏览过参加企业的名单,在随身携带的笔记本上做了详细的意愿记录。其中有些企业是自己在线上投过简历的,他会着重去看一下,现场咨询自己的简历情况、岗位需求等,“这么大的线下招聘会,机会还是很好的,也给了我们面对面沟通的机会。”
![](https://imgpai.thepaper.cn/newpai/image/1739579418157_RnAdQS_173957944645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1024)
杜尤杰向记者展示为这场招聘会做的笔记
记者在招聘会现场还遇到了一对父女求职者,他们都是来寻找工作的。父亲廖先生告诉记者,自己其实已退休两年,但闲不下来、也觉得可以发挥余热。他生于1962年,从1982年参加工作以来,主要的工作经历便有七段,法务、企业管理都做过。在这场招聘会上,他坦言受制于年龄,自己的工作机会不是特别多,但也找到了可以洽谈的岗位。廖先生特别留意了养老行业。廖先生的女儿今年32岁,刚从上一份工作退下来,有怀二胎的打算,在过渡阶段想再看看工作机会。廖先生也推荐女儿去看看生育友好岗,“有好的政策,要抓住。”
“坦白说,现在的年轻人比我们那时候找工作要来得困难,因为竞争更激烈了。我看了一圈,最大的感受是现在市面上比较需要复合型人才,除非在某一个领域特别专精,否则要多掌握几门手艺,才会更有竞争力。”廖先生感叹。
周国良谈到,上海市人社局和市教委等部门一直在协力推进应届毕业生就业工作,近年来,就业服务也已前置推进到校园服务中,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他也观察到,受各种复杂原因影响,“可能大学生越来越会求稳,就希望考编考公,但我们觉得其实很多岗位都是有价值的。另外从企业来讲,也希望企业对大学生更友好一点。”
在周国良看来,很多人在说市场错配问题,这个错配一方面可能是随着新技术、新产业的发展,培训体系跟不上;另一方面可能出于整体对劳动力市场变化的判断不足。“一方面是就业难,一方面是招工难,政府和企业可能都要反思,到底如何来解决。”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