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苏省统计局日前公布13个设区市2024年的地区生产总值(GDP)数据,其中盐城为7779.18亿元,5.5%的增速在苏北5市中殿后,是苏北地区唯一增速低于全省水平(5.8%)的城市。
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注意到,从数据看,工业拖了“后腿”,去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9%,低于全省7.7%的水平,也低于该市8.5%的预期目标。
2022年,盐城的GDP达到7080亿元,4.6%的增速列全省第一。2023年,盐城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403.9亿元(统计公报数),同比增长5.9%,高于全省水平。
多位专家分析,去年盐城工业增速未达预期,投资、出口增长乏力,显示受产业结构、经济基础等影响,面对外部压力时显得脆弱。

盐城今年的“新春第一会”聚焦科技与产业创新融合。 本文图片来自“登瀛观察”公众号
今年的“新春第一会”,盐城提出以科技创新赋能传统产业焕新,加快实施新一轮“智改数转网联”三年行动计划;助力新兴产业壮大,聚焦“5+2”战略性新兴产业和23条重点产业链打造一批地标产业;引领未来产业布局,实施“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行动,统筹推进算力、数据、算法发展,推动未来产业形成规模和集群优势。
在“苏北五虎”中落后了
盐城地处黄海之滨、淮河两岸,南连泰州、南通,西临淮安、扬州,北接连云港,是苏北与苏中地区的衔接枢纽。
近年来,徐州、盐城、淮安、宿迁、连云港苏北五市经济增长迅猛,被称为“苏北五虎”。2022年,盐城以4.6%的增速在长三角41市中列第五,在江苏13市中最高,淮安、宿迁的增速并列全省第四;2023年,连云港以10.2%的增速领跑长三角41市,淮安、宿迁、徐州跻身前五,江苏增速前四名的设区市全部位于苏北。
据《盐阜大众报》,2018年、2021年和2022年,盐城的经济总量连跨5000亿、6000亿、7000亿元台阶,2023年达7403.9亿元,在全国城市中居第38位。2024年,盐城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的51.4%,“5+2”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全部超千亿,光伏集群获评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
综合官方数据,2022年盐城规上工业增加值9.3%的增速高出全省水平4.2个百分点,工业开票销售收入9700亿元;2023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1%,跑赢全省的7.6%,工业经济总量达到10074.1亿元,展现出强支撑。
但形势在2024年发生了变化。
当年,淮安、宿迁以7.1%、6.9%的增速在长三角41市中拿下冠亚军,徐州的增速列第5位,江苏GDP增速前三的城市悉数位于苏北。而盐城的增速为5.5%,在苏北5市中排倒数第一,在全省13市中排倒数第三,是苏北经济增速唯一低于全省的城市。
“盐城去年增速放缓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宏观环境影响,也包括产业结构特点和关键经济指标增速不及预期等。”江苏区域现代化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张春龙告诉澎湃新闻。
上海华略智库研究员李文表示,从拉动增长的主要因素看,去年盐城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仅0.3%,低于全省的1.5%,其中工业投资增长9.7%,服务业投资下降12.2%。全年实际使用外资6.08亿美元,下降幅度较大。全年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增长13.8%,其中出口总值增长仅2.8%,净出口总值降幅较大。消费需求也待提振,去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032亿元,增长5.6%,低于6.5%的预期目标。
李文说,去年盐城一些重点产业深度调整,如因行业周期调整、市场需求不足,叠加产能扩张过快,响水县的“千亿民营钢企”江苏德龙镍业公司破产重整。作为行业龙头,德龙镍业在不锈钢产业链中占据重要地位,影响产业链。据媒体报道,去年8月,响水县法院裁定受理德龙镍业、恒生不锈钢、巨合金属、德丰金属4家公司破产重整案;同年10月再裁定包括上述企业在内的28家公司进行实质合并重整。
专家建议打响“上海牌”,培育产业新亮点
“盐城在江苏不算冒尖,但经济总量在全国城市中排第38位,实力不可小觑。”华东师范大学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曾刚分析,盐城遇到的挑战与其产业结构相关,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长板,在培育、塑造城市IP和产业新亮点上展现新作为。
他表示,盐城与上海有天然的“亲近感”,1960年代十万上海知青到盐城大丰垦荒辟壤,如今大丰的上海市属农场辖区由光明集团管理,是上海“最大飞地”,也是上海重要的“米袋子”“菜篮子”“肉盘子”。从区位看,盐城是上海大都市圈北大门,随着盐通高铁通车,与上海的时空距离缩至2小时左右。从资源禀赋看,盐城生态环境优美,海洋和滩涂资源、岸线港口资源得天独厚,是江苏面积最大的地级市,为重大项目提供了充足空间。

盐城新能源发电装机容量超过1600万千瓦。
张春龙也认为,盐城工业经济总量破万亿,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速领先,潜力巨大,特别是新能源产业发达,是长三角首个“千万千瓦新能源发电城市”,绿色能源使用占比高。
他建议当地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全面落实税收减免政策,加速专项资金落地见效,提振市场信心。其次,推动产业结构向高新技术产业转型,重点发展新能源、智能制造等,培育新的增长点。同时,积极扩大有效投资,加大对市级及以上重大项目建设的推进力度,拓宽民间投资领域,提升基础设施水平。最后,提升城市形象和知名度,通过文化活动、旅游开发等推广城市品牌,吸引更多人才和资源汇聚。
2024年,上海大都市圈实现从“1+8”到“1+13”的升级,新纳入杭州、绍兴、泰州、盐城、宣城。专家均表示,加入上海大都市圈后盐城将迎来多重机遇,体现在交通互联提升区位优势、产业承接与科创协同、科技创新与人才引进方面等。
张春龙认为,作为上海大都市圈北大门,盐城将更紧密地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享受都市圈的资源优化配置和产业协同分工。高铁网络的完善也缩短了盐城与周边城市的时空距离,便于人员、物资、信息流动。产业承接与升级也将加速,特别是新能源、高端制造等,将推动本地产业升级。
李文说,在产业承接、科创协同方面,通过构建多层次的盐沪合作机制,围绕绿色低碳、生命健康、数字经济等加强产业园区、科创飞地、成果转化等,有利于盐城高效承接上海产业溢出和创新资源,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和产业转型,构建以先进制造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同时,积极争取中韩(盐城)产业园自贸区政策复制推广,拓展至韩日客货机航线,办好中日韩友好城市交流大会等活动,扩大对外开放水平。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