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亲父亲抱孩子跑外卖”“帮助困难农户直播卖货”的网络短视频、直播,可能只是“假卖惨真牟利”,背后甚至形成了一条黑灰产业链。
据央视新闻报道,一名叫“小松”的主播,其网络人设是一个送外卖的辛苦养育孩子的单亲爸爸,其“励志故事”一度赚足了网民的同情,在各大网络平台累计吸引了40多万粉丝。但是,警方经过调查发现,“小松”既不是外卖骑手,也不是“单亲爸爸”。警方已依法对于某进行了行政处罚。
之前,贵州毕节网络博主“小葵”自称,被家人逼迫“嫁人”,还遭遇了“家暴”,其“卖惨”视频播放量达26.1万余次,结果也是一场网络骗局。针对成某某故意编造虚假剧情,造成了不良社会影响,公安机关依法对成某某处以行政处罚。
一个名叫“大先哥助农在行动”的短视频账号,每到水果采摘的季节,其背后的团队就游走于全国各地,专门打着助农的噱头“卖惨”带货,而直播中展示的农产品和销售的商品货不对板,四川乐山警方辗转多地开展抓捕工作,将该团伙的先某等人以涉嫌虚假广告罪逮捕。
![马上评丨同情心不容亵渎,假卖惨真牟利必受严惩](https://imgpai.thepaper.cn/newpai/image/20250214/944c2ae8-34e7-401d-9bcb-345a8c26d132.jpg)
相关报道的截屏
一条从前端打造人设、孵化网红,到中端内容编撰、剧情拍摄、电商运营,再到后端带货卖货,一个无底线“卖惨”博流量牟利的灰色产业链浮出水面。
现实中,很多网民经常在网上刷到的“悲惨”故事,从“单亲爸爸艰难养家”到“弱女子饱受家暴摧残”,再到“帮农户卖货”,居然是套路连着套路,剧本套着剧本,把满满的算计用到了网民身上,利用公众对于弱势群体的关爱、同情,做着精准的收割生意。
剧本是编撰的,场景是摆拍的,人设是捏造的,良心是没有的。“卖惨”的流量生意玩弄了社会朴素情感,亵渎了公众爱心,扰乱了互联网传播秩序,破坏了社会公序良俗,将黑黝黝的脏手伸向无数网民的手机屏幕和他们的口袋。
同时,这些“假卖惨真牟利”行为也在制造对特定人群的刻板印象,故意挑拨、放大了社会撕裂、族群对立、性别冲突、地域偏见。一场闹剧之后,流量的真金白银被这些人带走了,留下的是虚假广告对当地农产品的名誉损害,也严重伤害了特定地域、特定群体的社会形象。
这些“卖惨”短视频不仅扰乱传播秩序,也会削弱社会的信任根基,他们欺骗了网民感情。那些打着“助农”旗号的虚假 “卖惨”行为,还会干扰正常的市场供求信息,损害正规经营的农户、商家的利益。
网络不是法外之地,公众的朴素情感更不能被“卖惨”视频愚弄,对于此类“无底线博流量”的视频,职能部门一直保持高压态势,中央网信办部署开展的“清朗”系列专项行动,多次要求重点整治此类自导自演、虚假摆拍、“卖惨”求私利短视频。
对于此类问题不仅要露头就打,还要彻底斩断背后的灰色利益链,不给其兴风作浪提供生存空间,不允许其“卖惨”坑人、带货赚钱。多地公安机关对于此类“卖惨”案件的严肃处理,特别是有的已动用了刑事手段,是对这种黑色生意亮出了法律红线:此路不通。
互联网是亿万网民的精神家园,每个主体都有责任维护网络空间的清朗。平台主体要守土有责,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及时限流、清理这些以“卖惨”牟私利的博主。网民也需要自觉抵制“卖惨”闹剧,对离谱夸张的“悲惨”故事,多一分理性,少一分冲动。
网络空间,朗朗乾坤,同情心不能被愚弄,社会信任感不应被消耗,“卖惨”骗人,国法不容。
![马上评丨同情心不容亵渎,假卖惨真牟利必受严惩](https://imagecloud.thepaper.cn/thepaper/image/340/252/389.jpg)
海报设计 王璐瑶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